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的相关保护实践表明:历史地段的保护应由单纯的物质空间层面到复合、多元的整体环境,应该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及技术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内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管理实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编制方面对于业态、人口构成等动态要素考虑不足,管理方面对于保护建筑的等级和分类方面相关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和争议。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要素、保护特点及保护方法的研究,提取出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因子,将动态保护因子分为动态因子和静态因子分别研究,并结合五大道的保护实际,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综合评判模型,并进行权重赋值,定性、定量的综合考虑静态和动态因子,综合把握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构成,以此建立较为科学、完善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以更好的指导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   相关的保护实践证明:静态因子按照保护规划和相关保护图则的控制要求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控制,然而对于历史街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和构成、人口及交通问题等动态变化的因素的研究和编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进一步以五大道为示范地块,研究了社会结构与人口规模、空间布局与产业业态、交通发展模式三方面的动态因子,进一步提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和控制措施。   第一章是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是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从保护因子界定和保护特征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国内外对于保护要素界定和保护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章提出“保护因子是基于保护价值的要素提取”这个观点,对保护要素的动静态进行解析,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整合保护要素,提取出动态、静态保护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天津五大道动态保护因子综合评判模型,并求出相关权重值。   第四章对天津五大道的社会结构与人口规模、空间布局与功能业态调整和交通发展模式等动态因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   第五章侧重于五大道的整体保护策略,主要通过对不同保护因子的评价建立保护强度和保护时序模型,从而来分级分期实施保护。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与具有偏乡村特征之间的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建设中最敏感、最复杂,空间结构最易变化的地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激活了边缘区有限的空间资源与复杂的多元利益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理论从人类聚居开始,就不断的演化发展,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城
研究在江汉平原人居环境与生态社会环境之间互动频繁的历史背景中以历史聚落形态内容为中心展开。自明代开始,江汉平原地区人口较前代增加显著,地区内土地以“垸田”形式逐步得
较城市而言,村落更加继承中国古代农业聚落适应地缘的特点,并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表现出对地域气候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快速城镇化下的当代农村粗糙复制城市模式,造成资源、能源
中国的老龄化始于60年代中期,20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人口数量还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在09年日本《追求》双周刊中的文章曾称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
运河是河流的特殊形式之一,其滨水空间的塑造对彰显沿线各城市的特色、即可识别性,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村国,乡村聚落既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聚落及其承载的文化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村落的大批灭失,村庄形
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假期变长及有了公休假后,旅游业由过去的传统类型转向度假型,人们更倾向于度假旅游。在这种条件下,度假酒店有了很好的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我们城市规划界所涉及的核心研究领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产生了辉煌的文化,同样也创造了自己的优秀建筑,独特的建筑用材和建造方式使藏式传统民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时,藏式传统民居是根植于藏族传统聚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