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传统聚落研究——以拉萨次角林村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产生了辉煌的文化,同样也创造了自己的优秀建筑,独特的建筑用材和建造方式使藏式传统民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时,藏式传统民居是根植于藏族传统聚落这个大环境中的。拉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宗教文化,受其影响,拉萨传统聚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对拉萨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在整个聚落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位于拉萨市拉萨河以南宝瓶山西面山谷中的次角林村作为考察点,以现存次角林村聚落调查为依据,以其宗教因素在聚落形态、民居功能、居民生活中的体现为主线,来探讨拉萨传统聚落的地域性特征。论文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首先概括性描述了次角林村民居聚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然后就其聚落选址、空间布局、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相应的特征;第二个层面对影响次角林民居聚落的因素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第三个层面是针对当前次角林村在人口环境、旅游发展、整体风貌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设想。试图探索、整理出行之有效的、适合传统民居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帮助设计和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以期在保护传统民居聚落民族特色的同时,提高和完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最终使传统民居聚落能够可持续发展与生存,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历史建筑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都是各历史阶段遗留下的实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价值。建国后(19
作为城市与具有偏乡村特征之间的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建设中最敏感、最复杂,空间结构最易变化的地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激活了边缘区有限的空间资源与复杂的多元利益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理论从人类聚居开始,就不断的演化发展,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城
研究在江汉平原人居环境与生态社会环境之间互动频繁的历史背景中以历史聚落形态内容为中心展开。自明代开始,江汉平原地区人口较前代增加显著,地区内土地以“垸田”形式逐步得
较城市而言,村落更加继承中国古代农业聚落适应地缘的特点,并在适宜技术上不断演进,表现出对地域气候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快速城镇化下的当代农村粗糙复制城市模式,造成资源、能源
中国的老龄化始于60年代中期,20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人口数量还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在09年日本《追求》双周刊中的文章曾称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
运河是河流的特殊形式之一,其滨水空间的塑造对彰显沿线各城市的特色、即可识别性,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村国,乡村聚落既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聚落及其承载的文化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传统村落的大批灭失,村庄形
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假期变长及有了公休假后,旅游业由过去的传统类型转向度假型,人们更倾向于度假旅游。在这种条件下,度假酒店有了很好的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如何,也是我们城市规划界所涉及的核心研究领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