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分组,利用三种方法(火针联合电针法、电针法、西药法)治疗带状疱疹,科学比较其临床疗效以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并初步探讨细胞因子变化与针灸镇痛之间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针灸治疗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提供临床依据及更加优势的治疗方案。方法1.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皮肤科住院部及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住院部的40例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通过中心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火针加电针组(12例,予火针联合电针治疗)、电针组(12例,予电针治疗)、西药组(16例,予西药治疗),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一次,10d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疗效;3.进行疼痛指标评价:包括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4.进行症状体征量化记分表评分:第1次治疗前、第10次治疗后进行症状体征量化记分表评分;5.抽取血清标本进行分析:在第1次治疗前及第10次治疗后抽取患者血清测定IL-4及TNF-a的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以上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课题4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病程、治疗前疼痛时间、出疱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三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计算、统计,电针组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3%;火针加电针组痊愈3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西药组痊愈0例,显效4例,好转7,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经Ridit分析及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后三种方法综合疗效,火针加电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临床综合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但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物。3.疼痛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电针组、火针加电针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较短(P<0.05);与电针组比较,火针加电针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更短(P<0.05)。4.症状体征量化记分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组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三种方法对改善HZ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治疗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火针加电针组对病症改善优于西药组、电针组(P<0.05);西药组与电针组对病症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5.血清IL-4及TNF-a的测定:血清IL-4水平在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TNF-a水平,组内资料比较,火针加电针组、西药组有差异(P<0.05),电针组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后TNF-a的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1.三种治法在综合疗效、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症状体征方面,火针加电针组效果优于电针组、西药组,电针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无差异,但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物。2.火针加电针组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最短,电针组次之,西药组最长。3.火针加电针组、西药组在治疗后TNF-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电针组无差异变化;治疗后TNF-a水平在三组之间变化无意义;IL-4水平在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