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择毒力强、致死率高达90%的超强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vIBDV) GX8/99株作为研究对象,将该毒株通过多种不同感染媒介传代,研究从原代毒(鸡源囊毒)→鸡胚毒→细胞克隆化毒→回传SPF鸡传代毒(鸡源毒),一个轮回过程所获得的系列化毒株致病性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表明,原代毒致病性最强;鸡胚传代毒毒力逐渐变弱;细胞克隆化毒致病性最小;经SPF鸡回传后,致病性又逐渐增强。以电镜和HE染色对各病毒感染组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发现各病毒感染组都能引起较明显的淋巴细胞凋亡,凋亡主要见于感染早期。各代次病毒引起的细胞凋亡程度不同,以原代毒接种组最重,细胞克隆化毒最轻。电镜观察还发现各代次病毒接种组法氏囊细胞内病毒分布有所不同,毒力较弱的组病毒多在淋巴细胞内散在,毒力较强的组多在胞浆内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各代次病毒感染组胸腺、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和部分内脏器官(肝、肾、肺、心肌、脑等)进行了动态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法氏囊出血,淋巴细胞大量崩解、坏死,淋巴滤泡萎缩,间质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后期滤泡间质增生,法氏囊指数减小,但其程度与毒力未见有明显相关性;胸腺淋巴细胞坏死减少,出现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缺失灶,胸腺萎缩,指数减小,其程度与毒力密切相关;脾脏和盲肠扁桃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有病毒接种组的病变性质基本相同,只是病变程度有较大的差异,病理损伤以原代毒最重,细胞克隆化病毒最轻。同时各病毒感染组的非免疫器官也有程度不同的病理变化,表现为各内脏器官的淋巴组织坏死、变质性炎症反应,其中以原代毒接种组最明显。α-醋酸萘酯(ANAE)染色结果发现,ANA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区域内,少数散在于淋巴小结和椭球。各传代毒接种组脾脏与对照组相比,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原代毒减少最明显,鸡胚毒次之,细胞克隆化毒阳性细胞的数量最多。IBDV造成中枢免疫器官损伤,从而导致T淋巴细胞的分化受到影响,因此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减少的程度与IBDV的毒力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