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认识,以利于及早诊断及治疗,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诊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本研究共有34例HLH患儿,其中男15例(44.1%),女19例(55.9%),男女比例为1∶1.27。发病年龄为2个月-12岁,中位年龄15个月,其中?2岁21例(61.76%),2~6岁8例(23.53%),6~12岁5例(14.71%)。诊断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primaryHLH,pHLH)7例(20.6%),其中有家族史2例,HLH相关基因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1例,依据年龄、临床表现及结局等综合判断3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sHLH)21例(61.8%),其中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8例(52.9%),其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10例(29.4%),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者3例(8.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1例(2.9%),确诊为肺炎而病原体未能确定者4例(11.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HLH2例(5.9%),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HLH1例(2.9%),未能明确原发或继发性HLH6例(17.6%)。临床表现发热34例(100%),肝脏肿大31例(91%),脾脏肿大25例(74%),浆膜腔积液18例(53%),黄疸5例(15%),出血4例(1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例(5%)。实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nuetrophil,ANC)?1.0×109/L者19例(55.88%);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0g/L者18例(52.94%);血小板(platelet,PLT)?100×109/L者20例(58.82%);外周血两系减少达诊断标准者11例(32.35%),三系减少者8例(23.53%);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者(<35g/L)25例(73.53%);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升高者(>3mmol/L)26例(76.47%);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均升高,其中>500μg/L者33例(97.06%),>2000μg/L者26例(76.47%);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2.0g/L者26例(76.47%)。34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检查,其中15例(44.1%)初次骨髓检查时即发现嗜血现象,2例(5.9%)于等2-3次复查时发现。淋巴结活检1例,初次检查为阴性,第2次活检发现嗜血现象,HLH治疗后复发行肝脏活检1例,示霍奇金淋巴瘤。34例患者中14例进行了HLH相关基因检测,因不同的时间段每例检测2-8种相关基因,其中基因阳性者4例,有意义者1例。34例患儿均接受治疗,给予HLH-2004方案联合化疗26例(76.5%),其中1例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10例(38.5%),死亡10例(38.5%),失访6例(23.1%)。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者6例(17.6%),其中存活3例(50%),死亡2例(33.3%),失访1例(16.7%);仅给予抗感染治疗2例,2例均存活(100%)。总体存活15例(44.1%),死亡12例(35.3%),失访者7例(20.6%)。其中pHLH总体存活率为14.3%,sHLH总体存活率为71.4%,将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7例PHLH与21例sHLH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年龄?2岁的患儿在两组的分布不同(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存活组(15例)与死亡组(1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发现血清ALB?35g/L(P=0.043)、ANC?1.0×109/L(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将患儿的预后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ALB?35g/L、ANC?1.0×109/L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OR=6.046,P=0.070、OR=7.526,P=0.100)。
结论:
1.HLH以继发性HLH为主,其中又以EBV等感染相关最为常见,其次为肿瘤相关,预后差,死亡率高。
2.HLH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肿大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以铁蛋白升高及起病时的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
3.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患儿在发病年龄方面具有差异性。年龄小于2岁者,为原发性HLH的可能性大。
4.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患儿在存活率方面具有差异性,原发性HLH存活率明显低于继发性HLH患儿。
提高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认识,以利于及早诊断及治疗,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以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住院诊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本研究共有34例HLH患儿,其中男15例(44.1%),女19例(55.9%),男女比例为1∶1.27。发病年龄为2个月-12岁,中位年龄15个月,其中?2岁21例(61.76%),2~6岁8例(23.53%),6~12岁5例(14.71%)。诊断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primaryHLH,pHLH)7例(20.6%),其中有家族史2例,HLH相关基因阳性者1例,免疫缺陷病1例,依据年龄、临床表现及结局等综合判断3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sHLH)21例(61.8%),其中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8例(52.9%),其中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10例(29.4%),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者3例(8.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1例(2.9%),确诊为肺炎而病原体未能确定者4例(11.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HLH2例(5.9%),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HLH1例(2.9%),未能明确原发或继发性HLH6例(17.6%)。临床表现发热34例(100%),肝脏肿大31例(91%),脾脏肿大25例(74%),浆膜腔积液18例(53%),黄疸5例(15%),出血4例(1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例(5%)。实验室检查示中性粒细胞(nuetrophil,ANC)?1.0×109/L者19例(55.88%);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0g/L者18例(52.94%);血小板(platelet,PLT)?100×109/L者20例(58.82%);外周血两系减少达诊断标准者11例(32.35%),三系减少者8例(23.53%);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者(<35g/L)25例(73.53%);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升高者(>3mmol/L)26例(76.47%);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均升高,其中>500μg/L者33例(97.06%),>2000μg/L者26例(76.47%);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2.0g/L者26例(76.47%)。34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检查,其中15例(44.1%)初次骨髓检查时即发现嗜血现象,2例(5.9%)于等2-3次复查时发现。淋巴结活检1例,初次检查为阴性,第2次活检发现嗜血现象,HLH治疗后复发行肝脏活检1例,示霍奇金淋巴瘤。34例患者中14例进行了HLH相关基因检测,因不同的时间段每例检测2-8种相关基因,其中基因阳性者4例,有意义者1例。34例患儿均接受治疗,给予HLH-2004方案联合化疗26例(76.5%),其中1例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10例(38.5%),死亡10例(38.5%),失访6例(23.1%)。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者6例(17.6%),其中存活3例(50%),死亡2例(33.3%),失访1例(16.7%);仅给予抗感染治疗2例,2例均存活(100%)。总体存活15例(44.1%),死亡12例(35.3%),失访者7例(20.6%)。其中pHLH总体存活率为14.3%,sHLH总体存活率为71.4%,将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7例PHLH与21例sHLH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年龄?2岁的患儿在两组的分布不同(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存活组(15例)与死亡组(1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发现血清ALB?35g/L(P=0.043)、ANC?1.0×109/L(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将患儿的预后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ALB?35g/L、ANC?1.0×109/L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OR=6.046,P=0.070、OR=7.526,P=0.100)。
结论:
1.HLH以继发性HLH为主,其中又以EBV等感染相关最为常见,其次为肿瘤相关,预后差,死亡率高。
2.HLH临床表现以发热、肝脾肿大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以铁蛋白升高及起病时的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
3.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患儿在发病年龄方面具有差异性。年龄小于2岁者,为原发性HLH的可能性大。
4.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患儿在存活率方面具有差异性,原发性HLH存活率明显低于继发性HLH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