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y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弱视作为儿童的常见眼病,不仅影响其单眼或双眼的视力,而且严重影响其视功能,降低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的主要类型,占弱视总数的63.87%。在屈光检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常表现为调节功能明显不足,包括调节幅度低、调节滞后量大、调节反应水平低,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弱视训练其调节功能可得到明显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引起调节功能异常,反之调节功能异常也会造成屈光状态的变化。故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调节功能,对弱视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分类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小儿眼病的常见和多发病。本研究采用综合验光仪,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其弱视眼在接受弱视训练前后调节功能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儿童正视眼的调节功能进行对比,总结其在进行弱视训练前后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从而辅助进一步的弱视矫正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挑选首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且符合接受弱视训练条件的患儿150例(300只眼),其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区间在7-12岁,平均8.60±1.20岁。根据弱视程度,编为轻度弱视组(A1组)、中度弱视组(B1组)和重度弱视组(C1组),分别矫正其屈光不正后测量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然后嘱A1、B1和C1组接受弱视训练3个月。3个月后复诊时编入弱视训练后组,分别为轻度弱视训练后组(A2组)、中度弱视训练后组(B2组)和重度弱视训练后组(C2组)。对照组为同样年龄区间的视力正常儿童50例(100只眼),其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8.90±0.30岁,矫正视力均为1.0,屈光度为-0.50D--+0.50D。故此研究共分为弱视训练前组(A1组、B1组和C1组),弱视训练后组(A2组、B2组和C2组)及对照组。采用综合验光仪,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法测量调节灵活度,FCC法测量调节滞后量,并比较不同程度的弱视、弱视训练前后、弱视儿童与正视儿童之间调节功能的变化与差别。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A1组、B1组、C1组、A2组、B2组、C2组和对照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的调节功能如下:轻度弱视训练前组(A1组)调节幅度为(12.17±1.60)D,调节灵敏度为(5.63±2.07)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62±0.27)D。中度弱视训练前组(B1组)调节幅度为(11.34±1.40)D,调节灵敏度为(5.43±1.93)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67±0.31)D。重度弱视训练前组(C1组)调节幅度为(10.26±1.80)D,调节灵敏度为(5.18±1.45)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70±0.27)D。轻度弱视训练后组(A2组)调节幅度为(14.30±1.25)D,调节灵敏度为(6.61±2.36)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36±0.32)D。中度弱视经训练后组(B2组)调节幅度为(13.96±1.37)D,调节灵敏度为(6.23±1.80)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45±0.28)D。重度弱视经训练后组(C2组)调节幅度为(13.14±1.25)D,调节灵敏度为(5.64±1.60)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48±0.15)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15.34±1.47)D,调节灵敏度为(6.67±1.96)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0.23±0.18)D。经统计学分析:1、不同程度的弱视(A1组、B1组和C1组)组间相比:各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经正态分布检验均呈正态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的调节幅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三组的调节灵敏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三组的调节滞后量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54)。2、轻度弱视患儿训练前(A1组)与训练后(A2组)及对照组相比:各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经正态分布检验均呈正态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的调节幅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5),三组的调节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三组的调节滞后量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3)。3、中度弱视患儿训练前(B1组)与训练后(B2组)及对照组相比:各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经正态分布检验均呈正态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的调节幅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4),三组的调节灵敏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三组的调节滞后量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2)。4、重度弱视患儿训练前(C1组)与训练后(C2组)及对照组相比:各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经正态分布检验均呈正态分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的调节幅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5),三组的调节灵敏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三组的调节滞后量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9)。结论:1、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相比,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弱视眼的调节幅度降低,调节灵敏度无显著差异,调节反应存在较大滞后。即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功能降低。2、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眼的调节功能的对比,其调节幅度的降低有显著差异,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量无显著差异。3、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进行弱视训练后,其调节幅度得到显著提高,其调节灵敏度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其调节反应仍存在滞后但调节滞后量有显著减小。说明经过弱视训练,调节功能随患者弱视康复的情况而改善,弱视训练对弱视的康复和调节功能的改善有效,但仍无法达到与正常对照组的调节功能相近的水平。
其他文献
继承法制度能够反映出一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的状态,面对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公民的继承财产由以往的生活资料为主趋向以生产资料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点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应从应用题教学
欧阳修与朱熹分别是北宋与南宋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教"名家,他们之间存在着思想上的传承关系。朱熹继承了欧阳修对待"汉学"的科学态度,将欧阳修"求诗人之意,达圣人之志"的"
我们采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桥头堡国家战略背景下云南省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问题的高发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带给学生、家长、教师的不仅是沉重的压力,还有对学生人格问题、综合素质的忽视。而同时,学生的审美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却
对某模型工程在底部侧边不同楼层局部开洞,采用SATWE程序分析了开洞后形成的单边梁、跨层柱的内力和配筋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单边梁不是一般的受弯构件,而是有扭矩存在的拉
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城市在水边发展,因水兴旺,城市中的河流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痕迹。城市中的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文化、以及商业活动汇集的地方。所以,在
在清代诗学史上,以诗论与诗作并称于世的诗人并不多,袁枚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人物之一。作为渐渐脱离了封建社会“士”的才子,成为市民才子的袁枚,扛起“性灵诗”的大旗,将诗歌
介绍了防屈曲支撑力学参数非对称现象,研究了考虑这种力学参数非对称性的恢复力滞回模型,推导了基于两种抗震设防概念的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以及基于位移的有效阻尼比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