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开发一种血液透析软件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1、根据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医务的实际需求,编写软件需求分析。2、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上,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设计开发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简称:电子处方系统)。3、将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统计分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前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4、分析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透析中高血压(IDHT)、头晕、恶心/呕吐、寒颤/发热、胸闷、痉挛、气促等8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无重大的安全事故记录,无因断电、数据传输失败等引起的资料丢失、记录差错、不完整或者存储失败等故障。2、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415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性1665例次,女性750例次;4、5、6月份常规处方组(A组)1391例次,7、8、9月份电子处方组(B组)1024例次。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分别为3.8%(92)、31.6%(762)、1.6%(38)、0.2%(4)、4.8%(116)、0.2%(5)、1.6%(39)、0.5%(13)。不良反应(至少出现一种上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6.8%(888)。3、A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4.3%(60)、32.2%(448)、1.7%(23)、0.1%(2)、5.4%(75)、0.1%(2)、1.9%(27)、0.6%(8)。B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32)、30.7%(314)、1.5%(15)、0.2%(2)、4.0%(41)、0.3%(3)、1.2%(12)、0.5%(5)。A、B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21)、35.8%(367)。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没有明显改变患者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4、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透析治疗期间患者IDH(χ2=4.05,R=-0.04)、气促(χ2=3.9,R=-0.04)发生率与医务人员使用电子处方系统的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即透析中低血压和气促的发生率随着医务人员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本院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