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从2004年正式提出迄今已十年有余,这个理念对高职的道路探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办学理念深入到高职教育实践的每个方面,使之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就业导向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对自身办学定位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就业导向”这一办学理念自身不完善,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就业导向”办学理念在就业问题的解决上功能有限,我们不应无限放大它的效应,从而使政府在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推卸责任,给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者带来较大困难和巨大压力,用就业率限制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关于就业问题究竟是社会问题还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学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职责的范围界定。 本文对“就业导向”这一办学理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个特性的适切性进行了探讨,反思了该理念在这三个特性上的的不足:“就业导向”导致人才培养素质要求降低,人才培养层次趋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向上衔接不足,“高等性”体现不充分;“职业性”不足表现为与普通高校教育的专业性区分不明显,特色不足,只注重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育性”的缺失体现在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照异化为服务社会的工具性,遮蔽了个体的生命意义,混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因此,就业导向是我国高职发展的暂时选择而不是终极导向。对待高职办学理念我们应持一种开放性态度,结合高职的三个特性探索更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即培养高层次的完满职业人。它包括培养完满人格和全面职业能力,对高职提出了新要求,更加符合它的特性和定位。这一理念重视人的个体发展和人的发展对职业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完善的人,有利于促进高职的持续发展,并且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选择和坚持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