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重大比例,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重点板块。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关系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进程与成败。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的载体是产业,产业兴,则县域经济强。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是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的必要手段和路径。在此背景下,研究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机理与动力,探索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提出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竞争力理论、从中观的层次和产业的视角,首次完整提出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命题,对其基本理论、形成机制和评价体系进行阐述和分析,创新产业竞争力研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模式,构建了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轮动模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强调人对经济活动的主动把握和组织管理,强化和改变内生变量及外生变量,可以增加或减少产业轮动力,为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提供兼具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性的新方法和路径。
首先,在界定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形成的理论基础,并创建了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轮动模型。提出在市场需求环境和产业盈利能力背景下,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轮动轨迹。
其次,对产业轮动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出资源禀赋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制度安排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发展战略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区域品牌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文化科技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动力、政府管理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保障等观点,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产业政策、行政体制改革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轮动模型,构建了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轮动模型的评价分析式和指标体系,提出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轮动模型的主导产业评价观点。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实证分析湖南邵东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中部百强、湖南省十强县、浙江义乌的差距与优势。认为邵东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但速度缓慢,某些具体产业的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不强。由于制度创新、发展战略和政府管理等因素而落后于中部百强、湖南省十强县与浙江义乌。
最后,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产业调整与国家“扩权强县”、“省直管县”等政策背景下,应强化战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促进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快品牌建设,合理授权、放权与分权,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