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PM2.5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雾霾事件还时有发生,且O3平均浓度呈逐年上升状态。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PM2.5与O3的重要前体物,来源众多且复杂,但目前行业内的VOCs排放特征不明,缺乏系统的VOCs组分排放因子库,现行VOCs控制技术的实际运行效果也缺乏评估,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分析。本研究以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工业园区内10家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从VOCs排放特征、排放因子库的建立、基于末端控制水平的VOCs减排潜力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为后续VOCs排放清单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撑,并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两方面为行业实施VOCs减排提供科学建议。首先,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及排放环节确定无组织采样点位38个,有组织采样点位23个,使用内壁隋化处理的Summa罐采集VOCs废气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VOCs组分浓度,并从仪器调整、样品空白、平行样品等方面实现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与保证。其次,根据浓度定量分析结果,从不同企业、同一企业内不同产品、以及产品生产线不同环节方面进行了VOCs排放特征的全面分析。不同企业间、或企业内生产不同产品的车间之间存在VOCs排放特征的明显差异。生产线不同环节排放的主要VOCs组分具有关联性,且各环节排放的VOCs组分与原辅材料和生产工序具有密切联系。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从原料替代、过程控制和VOCs监测方面提出了源头控制对策。最后,根据浓度定量分析结果估算了企业VOCs年排放量,并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建立了基于VOCs组分的排放因子库。同时评估了不同末端治理技术的实际效率,可知在企业现行治理技术中,沸石转轮+RTO技术的处理效率最高。并参考国内现行VOCs治理技术指南,对比企业维持现行技术和采用最佳适用技术较直排的减排量,以及预估全国范围内相关行业全部普及最佳适用技术时可达到的减排量,预测VOCs减排潜力,可知制药企业A、染料企业E、塑胶企业G、制漆企业H、喷漆企业L和M采用最佳适用技术时可实现的VOCs总体减排量分别为现行技术总体减排量的1.35倍、1.13倍、2.17倍、1.03倍、2.59倍和7.69倍;全国范围内医药制造、农药生产、染料生产、涂料生产和汽车喷涂行业全部普及最佳适用技术时,共可实现减排量201.1万吨,整体排放量仅为原排放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