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明确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一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三种方式,研究贮藏0 d、30 d、60 d、90 d、150 d、210 d、270d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合干草营养品质和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502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一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三种方式,研究贮藏0 d、30 d、60 d、90 d、150 d、210 d、270d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PDA平皿培养法、形态鉴定法和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合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数量及青霉、曲霉的占比对苜蓿干草品质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和贮藏条件相比,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更大。在为期一年的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粗脂肪(EE)含量、钙(Ca)含量和磷(P)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粗灰分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增加,相对饲喂价值(RFV)则明显降低。三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的干草营养物质损失最大,360 d内蛋白质损失率是储草棚贮藏的1倍左右,粗灰分增加了17.00%,ADF和NDF分别增加了32.45%和27.70%,RFV下降了33.15%,Ca和P分别下降了85.00%和82.40%,干草品质最差。(2)贮藏条件和时间对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有显著影响。在为期360 d的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贮藏30 d时,露天贮藏的真菌数量较刚打捆时急剧上升,增加了2倍左右;随后各处理的真菌数量逐渐下降,在贮藏210 d时达到最低值,随后又有所上升。当贮藏时间延长至360 d,苜蓿干草的真菌数量达到最大值。3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的真菌数量最多、变幅最大(4.57×103~1.74×104个·g-1),苫布贮藏的次之,储草棚内的苜蓿干草真菌数量最低、变幅最小(3.31×103~7.29×103个·g-1)。(3)从苜蓿干草中共检出真菌16属41种,包括曲霉属10种,镰刀菌属5种,青霉属4种,漆斑菌属3种,篮状菌属3种,毛霉属2种,其他属14种。其中优势属为曲霉属、链格孢属和枝孢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霉菌种类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从露天贮藏的苜蓿干草中检出真菌15属35种,不仅种类最多而且随贮藏时间波动最大。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的干草中均检出真菌13属33种,但储草棚贮藏的苜蓿干草真菌种类变化较小。(4)结合苜蓿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数量及青霉、曲霉的占比,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苜蓿干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地区,要保持苜蓿干草品质良好,储草棚贮藏不宜超过210 d、苫布贮藏不宜超过150 d、露天贮藏不宜超过90 d。
其他文献
蜱是继蚊子之后第二大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蜱种,为牛环形泰勒虫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Q热、斑点热及蜱媒脑炎,在我国多地都有分布,不但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一段18 nt-25 nt非编码小RNA,miRNA与靶基因的结合方式主要是其种子区与靶基因3′UTR互补配对。使
FGF18(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8)、FGF5和Wnt5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5A)基因是毛囊发育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在毛囊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山羊这些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效应还有待研究。本研究以分布在甘肃省的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其它山羊品种为对照,利用PCR-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是12-18℃,当水温超过25℃虹鳟会逐渐死亡,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成为了虹鳟减产和死亡的最大威胁。由mi RNA介导的靶基因m RNA的调控,可能是应答热刺激、增强适应性的主要策略,近年来mi RNA在机体生长、发育以及应激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成为热点。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mi R
为充分评价香椿提取物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促进家禽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香椿提取物,测定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等的影响,为香椿提取物在肉鸡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体外抗氧化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饲养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1日龄Cobb白羽肉仔鸡共588只,分别饲喂7种处理日粮(处理1:添加VC 300 g/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和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猪的两种重要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猪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CSFV和FMDV均为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后能够诱导宿主淋巴细胞凋亡,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随着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导致病原传播机会加大,养殖场
CSF和ASF是由CSFV及ASFV所引起的接触性高、致死率高的传染病。APPV可引起A-II型仔猪先天性震颤,该病具有传染性,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CSFV、ASFV及APPV对养猪业的危害巨大,所以对其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及临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这三种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血清学方法,而且检测CSFV时还存在难以区分野毒和疫苗弱毒这一临床诊断难题。这些方法往往指标单一、且
布鲁氏菌是寄生在细胞内并能感染人和动物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布鲁氏菌的许多蛋白能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L7/L12蛋白是公认的T细胞免疫优势抗原,而且编码L7/L12蛋白的基因在各种间相对保守。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布鲁氏核糖体蛋白L7/L12用作疫苗来预防疾病,而对其致病机制研究尚少,本试验设计了编码L7/L12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引物,扩增L7/L12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和真核表达
为了分析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NGB基因的序列信息,以及NGB蛋白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表达定位特征,深入探讨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生理的功能发挥及其与极端自然环境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本实验利用TA克隆法,从健康双峰驼中成功获得NGB基因序列,通过DNAStar、Predict Protein等相关软件预测和分析了双峰驼NGB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理化性质、蛋白质高级结构等;同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SP法对NGB在双峰驼视网膜中的
本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为参照,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组织微量元素的沉积、肠道物理屏障及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拓宽饲料锌源,为肉鸡合理利用载锌蒙脱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包括三部分:试验一旨在研究Zn-MMT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随机分
针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突出问题,探究更为节水高效的人工草地种植灌溉模式,是支撑当地草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研究于2019、2020两年在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前滩村试验基地进行。以无芒雀麦、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种植模式(无芒雀麦单播W、紫花苜蓿单播M和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H)和4种水分调控梯度(充分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