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0年代以来,美学日趋淡化其形而上意味,更加需要那些来自弱势文化或发展中国家的美学学者的共同努力.该文研究的对象正是体现人类差异性的某个特殊的族群,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表达的媒介——藏族羌姆面具及其美学问题上,重视面具背后所反映的人类精神性、多元性及其价值观实现的多样性社会情景和日常生活表达,从而挖掘其内在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对传统西方美学中的"怪诞"范畴,作进一步的对照与反思.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言交待了目前国内外藏族羌姆面具研究的现状,力求从对其分析评价中凸现该文论题的理论意义.第一章梳理了羌姆面具历史发展的脉络及其变化的复杂性,为下文阐述"羌姆面具之美"提供文化背景.第二章以质疑"羌姆面具是怪诞的"为指针,首先分析了异文化研究者所普遍认为的"羌姆面具是怪诞的"这一观点,进而通过对照西方美学史上对中国艺术的误读而提出质疑,并进一步为下文"羌姆面具:语境之美"的提出,提供方法论上的依据.第三章侧重阐述"羌姆面具语境之美的构成要素",主要围绕观念背景、制作理念、认知图示和实际鉴赏这四个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剖析与论述.同时也正面回答了第二章中提出的疑问,修正了"羌姆面具是怪诞的"这一观点.第四章从羌姆面具表演的具体场景出发,阐释羌姆面具在藏族人心中独特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继而指出"走近情境"不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是实现跨文化理解和对话的基本理念.结语部分进一步强调指出,借助现成的西方美学范畴对中国艺术、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艺术进行解读是有限度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恐怕就是情境性的解读.但是出于情境性制约这一客观因素,因此,对异文化的解读,最终依赖于各文化之间"共同体验"、互相交流的能力,依赖于在不同文化的美学及其评论方法之间进行更为充分的跨文化理解与对话,这是当代人类学美学的核心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