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海底管道来说,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可估量。腐蚀是对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最大的隐患,其中和CO2腐蚀相关的事故大约占25%。BZ34-6/7至水下三通海底混输管道2014年投产,尚未进行内检测,有CO2腐蚀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目标管道的内腐蚀评价方法,为确定管道内检测和管道维护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对同类管道的内腐蚀评价起到参考作用。通过资料分析,合理确定了 BZ34-6/7至水下三通海底混输管道的腐蚀实验条件。采用了动态反应釜与腐蚀产物测试平台(SEM/EDS),研究了 CO2分压、温度、介质流速和Cl-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得到了目标管道的腐蚀规律。基于实验测试数据,选取 Norsok M506、De Waard 95、Cassandra(BP)和 DWM 模型 4 种典型 CO2 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对目标管道进行了适应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适用于目标管道的CO2腐蚀速率预测修正模型。提出了含CO2多相流海底管道的内腐蚀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目标管道。本文主要得到以下6个方面的结论:(1)开展动态反应釜腐蚀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收集的管道腐蚀数据吻合,实验数据可靠。根据腐蚀产物形貌分析,判断目标管道腐蚀产物致密均匀,不易脱落。(2)计算结果表明 Norsok M506、De Waard 95、Cassandra(BP)和 DWM 二氧化碳腐蚀预测模型偏差大,均不适用于目标管道。(3)基于动态腐蚀实验测试数据和阿雷尼厄斯公式,考虑CO2分压、温度、介质流速和Cl-浓度建立了 CO2腐蚀速率预测修正模型。(4)在本文所建立的CO2腐蚀速率预测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管道的内腐蚀评价方法,并对目标管线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管道属于轻度腐蚀,壁厚减薄量属于低壁厚损失。根据内腐蚀评价方法中的判断准则,确定了管道12m~45m处为腐蚀重点监测点。(5)为有效降低BZ34-6/7至水下三通混输海底管道内腐蚀发生的风险,建议定期加注缓蚀剂、在腐蚀重点监测管段安装有效的腐蚀监测装置。(6)建议采用非接触式磁应力异常检测方法或其他水下壁厚检测方法进行辅助判断与验证,并开展相应的后续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