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数学史素养,对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史素养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由以下三方面组成:(1)对数学史的认识(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数学史的评价);(2)知道的数学史(学生掌握的数学史知识);(3)运用数学史的能力。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见附录。第三章主要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线性回归等数学知识,借助于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即问卷调查中的打分)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对不同年级进行差异性分析,不同年级的数学史水平不同,大二、大三、大四依次递增,且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5)。(2)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差异性分析,实验组跟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5),数学史教育与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呈正相关。(3)对三个组成部分间进行线性分析,学生对数学史的认识、知道的数学史与运用数学史的能力这三部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4)对数学史素养与学生的成绩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两者之间成正相关,相互影响显著。以上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关心的是等级划分(比如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等),所以在第四章用灰色聚类法,对学生掌握的数学史素养水平进行等级划分,通常人们认为90-100为优秀,80-90为良好,60-80为一般,60以下为不及格。按这种划分79为一般,80为良好,但是79与80区别并不大,这种划分并不十分合理。所以再用模糊聚类法。基于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史素养,但是整体水平稍差。具体的来讲(1)师范类数学专业学生对数学史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2)但学生知道的数学史知识并不多;(3)学生运用数学史的能力相对较差,实验组跟对照组没什么差异。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史提些教学策略。(1)大学老师在上数学专业课时能从相关数学史讲起;(2)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延长选修课的时间,考虑选修课转化为必修课,分四年教授;(3)形成良好的数学史氛围,多举办数学史讲座、数学史趣味演讲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