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它是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发展到现在的产物。在现代经济词典中,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总称。”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发展至今,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限于局部,且没有及时加以整理和深化,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而用来指导和推进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同省份、不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大都摸着石头过河,前进步伐迟缓,有时甚至要走弯路,很难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选取了位于山东省最东端的威海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广泛收集整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资料的基础上,从当地最具特色的成功范例——好当家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经营模式入手,总结了该集团“强企联村”,以“农业龙头+产业基地”的模式带动一方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先进经验。进而实地调查走访了该市其他一些各具特色的镇、村和农业企业,同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农民进行了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掌握材料的进一步梳理利研究,笔者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威海市较好地利用了当地的区位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一些类似好当家集团这样的,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域。但是,从全市面上来看,目前存在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用地、农民意识和农民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市农业产业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发展。这也表明该市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发展体系。
通过对威海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应该逐步向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过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即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也要注意政府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应该坚持“政府推动、龙头拉动、典型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做好结构调整、财政扶持、壮大龙头、科技创新、培育市场、规范服务、教育农民、非农转移等各方面工作,形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这对全国其他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