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伦理视域中的公民意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我们以何种视角解读当代中国,其正迈向公民社会的事实已然构成了我们研究理论与现实的社会场景。全球生活的平坦化将中国公民的成长置于更为广阔的宏观背景中,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深入的市场化生存方式为中国特色公民意识的孕育准备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价值空间的变迁与公民伦理诉求,为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养料。基于此,各学科对公民意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将公民意识置于政治伦理的视域中加以研究,既有利于剖析公民意识本身的伦理特质,也有利于从观念到行动来解决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公民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公民对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与确证。因此,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构成了本文审视公民意识的两大伦理视域,前者以个体价值立论,重视权利与自由;后者着眼于群体价值,重视公共善的达成。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与方法逻辑的不同,两者在公民意识的养成路径上出现明显的分歧。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的公民意识,若直接移植到中国可能会导致种种不适。基于罗尔斯的“平衡反思”理论,笔者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立足于当前实际,试图融合两大视域中的公民意识,对公民意识进行了伦理建构:权责平衡、公众参与、商谈对话,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公民意识的伦理脉络。以此来审视当代公民意识中的缺位与错位,塑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从包括公民教育、公民文化、公民实践在内的整个公民生活体系出发,从观念到行动培养成熟理性的现代公民,将成为现代中国不断走向和谐的时代课题与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彭龟年是南宋湖湘学派思想家张栻的杰出弟子之一,其原有著作颇丰,有《止堂集》四十七卷,现存十八卷,有关他的材料遗失较大。这给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带来不少困难,本论文试从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为20世纪横跨哲学和神学两大领域的德裔美国思想家,保罗·蒂里希以提出“终极关切”为人文科学界广为关注。其思想既有现代的存在主义思想,也有带着传统色彩的基督教新教思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构想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理解黑格尔思想发展的关键文本,同时也是黑格尔的哲学思考迈向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本文集中探讨此部著作当中“意识”和“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天道、人性、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每一个王朝的更替都伴随着政权的转移,因而,论证
摘 要:随着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基于此,首先简要阐述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其次,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学校教育、克服社会影响等方面,就青少年逆反心理相关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关键词:青少年;引导教育;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正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周围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家庭伦理教化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弟子规》正是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个重要文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