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都充满着隐喻。Newmark认为,英语中有四分之三的语言是隐喻性的,而英国修辞学家Richards则认为“隐喻无处不在”,由此可见隐喻成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成份。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历史上,隐喻都曾经仅被视为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艺术创造、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影响及其认知功能也逐渐开始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质的变化。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使隐喻研究有了新的理论视角,这就使得带有浓厚的主观描述色彩的隐喻修辞研究出现了认知研究领域的新趋势。自Fauconnier于1985年提出心理空间理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概念整合理论已经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隐喻的概念生成和理解提供了新的依据。《楚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宝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楚辞》创作于两千多年前,连同《诗经》并称为中国诗歌的两个起源。其用词考究,形式优美,立意深远,成为后世模仿和传诵的经典。近一二百年来,陆续有中外翻译家将《楚辞》翻译成其它语种,使得《楚辞》走入世界读者的生活中。《楚辞》作为中国汉语文学的起源,具有大量使用隐喻的表达,这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楚辞》中出现的隐喻为语料,以许渊冲的《楚辞》译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诗中的隐喻的翻译方法进行阐释,研究诗中隐喻英译的四种翻译策略的运用。论文主体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对楚辞和楚辞翻译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文献研究表明,《楚辞》的翻译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楚辞》的隐喻翻译方面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第三章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意义、功能和优化原则,并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即把隐喻翻译看作其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两个独立整合的过程。同时,从隐喻的定义和三大理论引出了《楚辞》中的隐喻运用,并根据Lakoff的观点将其分成了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大类。第四章为译本分析。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归纳总结了《楚辞》中隐喻的四种翻译策略,即:(1)保留源语意象策略:当源语中的意象可以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时,采用直译。(2)隐喻加意译策略:对源语隐喻进行解释性增译以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喻意模糊。(3)隐喻转化为意译策略:当源语中隐喻的直译由于文化差异无法被目的语读者理解时,采用意译。(4)隐喻明喻化并保留源语意象策略:用比喻词如“like”,“as”等将隐喻转化为明喻进行翻译,同时保留原有意象。第五章为论文的总结部分。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概念整合过程进行阐释。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源语意象,翻译时可以采用保留源语意象、转化源语意象或者多种翻译方法结合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好诗歌隐喻的翻译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领会到原作者的写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