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店员》中的生存困境主题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专注于描写历尽生活磨难、屡遭挫折失败的社会底层犹太移民的生存境况,被誉为“犹太味”最浓的作家。《店员》作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自1957年出版以来备受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该作品所呈现的犹太性、受难及成长主题等,较少有人尝试运用存在主义理论对该小说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以存在主义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小说中的生存困境主题。本论文引言部分综述马拉默德及《店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简要概述了存在主义的相关理论。主体部分第一章介绍生存困境主题的两大体现,即物质贫苦与精神荒芜。在该小说中,以莫里斯为代表的一类移民固守传统道德,却深陷物质贫苦的泥沼。而以卡普为代表的另一类移民在物质主义文化的侵蚀下背弃传统道德,从而成功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穷苦境地,却又因此陷入精神荒芜的困境。第二章分析造成这种生存困境的两大原因,即外部世界的荒谬性与人物内心的强烈焦虑。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在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与抗争,世界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在该小说中,外部世界的荒谬性主要体现在无理的种族歧视,歪曲的价值取向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隔阂上。这种不可抗拒的外在社会环境是造成移民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此外,存在主义者认为,处在这种荒谬的环境中,个人在追求本真存在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严重的焦虑。在该小说中人物遭受的焦虑主要分为本体焦虑,宗教焦虑与道德焦虑。其中本体焦虑的代表人物是海伦,主要体现在其对自己命运的偶然性及青春易逝的觉悟;弗兰克经受的宗教焦虑主要源于其对天主教的不虔诚和对犹太教的误解;而莫里斯的道德焦虑则是来自于他因无法成为合格的家庭支撑者而产生的愧疚与自责。人物内心世界的斗争与冲突必然加剧生存困境。第三章讨论小说中主要人物为摆脱生存困境实现救赎而做出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坚守犹太信仰,莫里斯在尝尽人生苦难之后仍然选择坚守犹太民族仁慈、博爱信仰与传统,并且在他的感化下,异族青年弗兰克重获犹太式新生,因而得以实现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其次是选择文化融合,文中海伦在抵制美国物质文化侵蚀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融合的大趋势,在文化碰撞中寻求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立足点,她对前程的坚持与对爱情的最终抉择最终引领她走出困境。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对该小说的生存困境主题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欣赏视角而且表达了马拉默德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人文主义关怀,同时激励身处困境的人们正确选择,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其他文献
汉语中的量化副词“都’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海内外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在乔姆斯基(Chomsky,1999)最简方案的新发展阶段一语段推导理论(Derivation by
民俗学作为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在世界文化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民俗不仅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发表于1950年的《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刚面世就获得广泛赞誉,也为莱辛日后在文坛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小说描述了一个简单但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本文以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及李文俊汉译本为例,研究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明晰化翻译的具体表现以及策略,以期对英文小说汉译中的“明晰化”现象
本文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旨在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句的使用特点,并对照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上的异同,同时通过访谈深入分析原因。本研究主
近年来,随着描述性路向的兴起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翻译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界重写翻译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出版了一系列中国翻译史的著作,如马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多模态话语,是指超越普通社会符号意义的语言,即使用两种以上的符号资源(如语言、图像、姿势、形态、空间等)完成意义表达的综合系统。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研究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十八世纪被认为是英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代之一,不仅是因为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也因为在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史上诞生了新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说,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