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电作用的水溶性阴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及调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荧光探针技术具有操作便捷,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泛等优势,因此被广大科研工作者青睐。但是,由于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氢键作用,水溶性阴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还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本文设计合成了三种基于吡啶鎓的水溶性荧光探针。利用探针分子的疏水性及阴离子与探针间的静电力作用,诱导探针发生聚集现象,进而触发π-共轭芳香环间发生π-π堆积产生荧光红移识别信号。研究发现增加烷基链长度显著提高了探针检测目标阴离子的灵敏度,而探针的选择性则随着烷基链的增长而降低。具体内容如下:1、以1,4-二溴-2,3,5,6-四甲基苯和4-乙烯吡啶为合成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10C-12C)“OFF-ON”型荧光探针分子(TBPD系列探针)。研究表明:在水介质中,该探针分子本身仅发出微弱荧光(505 nm),与HSO3-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黄色荧光(535 nm)且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效果,实现对HSO3-的专一性识别。TBPD2+-10C探针对HSO3-的检测限可达4.20μM。此外,探针分子烷基链的长度可提高探针对目标的检测灵敏度。2、以4,4’-二溴-反式-芪和4-吡啶硼酸为合成原料,通过Suzki偶联反应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6C-9C)的SBPD系列探针分子。研究表明:探针分子的疏水性及阴离子与探针间的静电力作用,诱导π-共轭芳香环之间发生π-π堆积产生荧光红移现象,进而触发探针发生聚集现象以实现对目标阴离子(如SCN-,PF6-,HSO3-)的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发现,不同阴离子的加入会诱导探针自组装形成不同的形貌。其中,SCN-易与探针形成沉淀,可以将该离子从水溶液中除去,为水环境中SCN-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3、以4,4’-二溴联苯和4-吡啶硼酸为合成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7C-9C)的DBPD系列探针分子。研究表明:具有AIE特性的水溶性阳离子探针,利用探针分子的疏水性及阴离子与探针间的静电力作用,可实现对目标阴离子的(PF6-,BF4-,SCN-)的特异性识别。烷基链长度对阳离子探针的影响表明,通过改变其在水中的疏水性或将其整合成荧光化学传感器阵列,均可合理地提高探针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目标阴离子将诱导的探针自组装形成不同的形貌,这与阴离子的不同几何结构有关。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及其对于环境的恶劣影响,人们对于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新能源行业飞速发展,大量新能源发电设备急需入网。传统的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智能电网成为维持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满足用户对于清洁、安全、高质量用电需求的最终解决方案。但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越来越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给智能电网安全性、稳定性、可规划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群体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为重要的方
泰勒库特流(Taylor-Couette,简称TC流)是存在于同轴并且相对转动的两圆柱面之间环形缝隙内的流体流动,TC流动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控和流动系统封闭等特点,是研究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的常用模式模型。当两圆柱面中心线存在偏心距时,因转子旋转产生动压效应,偏心缝隙内出现圆周压力分布,因而偏心泰勒库特流在阻力矩特性、流动形态变化和出现空化流等方面有别于同心泰勒库特流。本文将通过对比同心环形缝隙
机器人抓取是智能化机器人系统的集中表现,而目标识别作为机器人抓取的核心步骤,一直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计算机算力与传感器成像质量的不断提高,在结构化环境中基于简单二维图像的目标识别与抓取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相关技术已逐步趋于成熟。然而随着社会对机器人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仅使用二维信息来表征复杂环境中三维物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信息损失,使得机器人难以实现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对于多目标物体的高精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IM)表面形貌测量主要利用结构光与被测表面形成调制之后,基于层析和峰值提取算法,解调出被测表面的三维信息。本文针对SIM表面测量三维重建算法和软件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研究提出了融合聚焦评价算子的SIM轴向响应曲线获取算法。该算法利用聚焦评价算子对于倾斜较大表面的适用性,融合层析算法和聚焦评价算子
作为直流电机的关键部件,换向器的表面质量将直接影响电机性能,因此,在出厂前对其外观质量进行视觉检测正成为一种趋势。由于换向器内部电木材料硬而脆的特性,使得在加工过程中易在换向器底部电木区域产生裂纹和破损等缺陷。同时,由于电木材料对光的反射特性,使得这些缺陷往往在图像上特征不明显,给换向器表面质量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结合换向器自动生产线对检测的实际需要,对换向器底部电木裂纹与破损缺陷视觉检
随着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技术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已成为现代化车间发展的重要方向。自动导引运输机器人(AGV)由于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柔性,在劳动力密集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中获得了极大青睐。结合“移动平台+机械臂”的复合型AGV能够实现柔性作业的物料存储、搬运以及上下料任务。然而考虑到AGV自动换料、自动充电以及多AGV同区域协同等自律协同需求,传统调度方法仍然面临着任务分配算法难以
磁振子是铁磁材料中磁有序集体激发的自旋波的量子化,其特性可以通过磁性材料的选择、样品的形状以及施加的偏置磁场的方向和大小而改变。近年来,旋磁铁氧体材料钇铁石榴石(YIG)备受研究者青睐,其集体激发的磁振子具有丰富的线性、非线性特征,是研究物理特征的极好对象。此外,由于磁振子与微波光子、声子等自由度有很好的协调性与兼容性,因此在实现不同信息载体之间的信息相互转换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构造结构简单且性能多
目前常用的银基电触头材料是银-氧化物电触头材料,但由于氧化物导电率低,与银基体结合差,导致电触头材料工作时温升较高、电阻较大、电寿命下降。石墨烯具有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石墨烯与银之间存在界面结合,有利于制备出高性能的银-石墨烯电触头材料。目前,国内外对银-石墨烯电触头材料公开报道较少。本文致力于银-石墨烯电触头材料制备,并研究其电性能。本论文以Alfa Aesar公司出售的石墨烯纳米片聚集体(
化石燃料大规模燃用造成的温室效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煤/生物质化学链气化(CL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合成气生产技术,能有效减缓大气中CO2的上升。CLG利用载氧体将晶格氧转移到燃料中,然而现有技术无法将载氧体与灰分有效分离,载氧体与灰分相互作用会导致载氧体失活和烧结。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煤/生物质灰中矿物对铜基载氧体的影响,对CLG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通过灰中常见的氧化物、矿物以及配
自从石墨烯的发现以来,二维(two-dimensional,2D)范德瓦尔斯(van der Waals,vd W)层状材料一直是各个研究领域的热点。2D vd W层状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性质,并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所以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及合成新型的2D vd W层状材料,进而推动相关物性和器件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选择理论预测地新型2D vd W层状材料Al Sb以及被验证为2D拓扑绝缘体的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