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财政政策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如何让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对市场经济发挥最优的调控作用是多年来财政政策研究的目的所在。经过对我国建国后财政政策的研究,笔者发现,撇开社会制度、政策、经济体制因素,我国实际上也走了一条从平衡预算到赤字预算的美国曾经走过的道路,这是笔者对中美财政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原因。另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的财政政策,在美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教训。基于此,笔者选择美国作为比较对象。  本文从对财政政策的概念认识入手,对中国建国以来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并就美国罗斯福新政以来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系统说明,最后,对中国和美国的财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财政政策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进行介绍,包括财政政策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及功能。在此,对财政政策的理解不再有国别限制、不同经济体制的限制,而是一国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措施的总和。  第二部分,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的财政政策。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包括建国后到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财政政策、1979年至1992年“南巡”讲话前的财政政策、1993年至1998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文中对各个时期的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实施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阐明美国罗斯福新政策以来的财政政策。这一部分的论述方法与第二部分相同,主要包括了五个时期的财政政策研究:罗斯福新政时期、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性”财政政策、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财政政策、克林顿时期的财政政策。最后对美国财政政策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总体评价。  第四部分,对中美财政政策进行比较分析。首先,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两国财政政策进行了比较,引入传统的IS—LM模型和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封闭经济下的IS—LM模型为基础,对我国财政政策乘数及其调控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并与美国进行对比。其次,对中美财政政策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在说明两国财政政策在政策功能与操作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差异性。最后,依据两国财政政策发展轨迹,考虑到美国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针对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财政政策发展的趋势,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比尔盖茨曾说:“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走在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已经在飞跃式发展,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群体,其间的差距仍叫国人唏嘘!一个国家的企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朝气蓬勃。许多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有关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逐渐走热,“互联网+”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互联网企业多种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使得整个行业
低年级学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起点,对今后学生的写作起着重要的开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习作教学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
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主体,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出资人如何挑选
去年生日的时候,妈妈送了我一个非常漂亮的玩具熊,毛茸茸的很漂亮,我很喜欢它,天天抱着它玩.rn高兴的时候,我抱着它,对它说着开心的事,它好像能听懂一样,乐呵呵地对我傻笑,不
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民营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同时,更应该清晰的看到中国的绝大多时的民营
本文主要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外汇市场中美元汇率变动和中国进出口企业成本或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探索预测和规避中国进
诗歌综合性学习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其强调了母语学习优势,是语文知识教学体系重要组成模块.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以强化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管理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的不断壮大客观上都要求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