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设计:这是一个结合了影像学、形态解剖学以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前瞻性研究。研究背景:自Abumi第一次报道了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了13位下颈椎外伤的病例以来,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了认可。但是相对于腰椎和胸椎来说,椎弓根螺钉在颈椎上的使用仍存在着高风险,这是因为颈椎椎弓根周围存在重要神经、血管组织,如颈髓、神经根、椎动脉等,一旦损伤可能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其次,大量的影像学数据和用于指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尸体标本形态学研究数据都已表明,目前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点参照的解剖标记(如关节突关节)存在着变异,同时手术者对同一参照的解剖标记的认知也存在着差异。所以一个解剖定位更一致的、更实用的、操作更简易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仍待进一步开发。目标:参考颈椎侧块切迹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点和确定钉道轨迹,并评估“切迹参照法”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40位无颈椎病的志愿者接受CT扫描,重建颈椎椎弓根斜矢状位、冠状位和轴向水平位的影像图。通过在多重冠状面CT重建图像(Coronal multiplane reconstructed CT image,CMRI)上测量颈椎椎弓根投影中心点(pedicle projection center,PPC)和侧块切迹(vertebral lateral notch,VLN)最凹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我们得到了椎弓根进钉点的相关数据,从而确定了以切迹参照的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斜矢状位和轴向水平位的图像数据用来测量椎弓根螺钉的内外展角度和头尾倾角度。参数包括距离X(冠状面上PPC与VLN最凹点的横向距离),距离Y(PPC与VLN最凹点的纵向距离),椎弓根外壁宽度(outer pedicle width,OPW)、外壁高度(outer pedicle height,OPH),内壁宽度(inner pedicle width,IPW)、内壁高度(inner pedicle height,IPH),椎弓根内外展角(Pedicle mediolateral angle,PMA/α),头尾倾角(Pedicle cephalocaudad angle,PCA/β)。基于以上测量结果,我们在12具尸体标本的下颈椎中应用置入椎弓根螺钉。对每具尸体的C3至C7进行解剖分离后评估双侧椎弓根的皮质完整性。将骨皮质穿透情况分为四个等级,0级:骨皮质完整,未被穿破;1级:小于螺钉1/4直径的螺纹穿破骨皮质;2级:超过螺钉1/4但小于1/2直径的螺纹穿破皮质;3级:超过螺钉1/2直径的螺纹穿破皮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椎弓根外壁宽度、高度以及内壁宽度、高度的平均值从C3至C7呈逐渐下降趋势。α角在C4最大,其次为C3,从C5至C7逐渐增大。从C3至C7,β角平均值从正值逐渐减小并转为负值(15.1°至-8.4°)。从C3至C7,X平均值为切迹最凹点内侧2.2mm左右。从C3至C6,Y平均值为切迹最凹点下方1.4mm,但在C7,Y平均值为切迹最凹点的上方1.2mm。在十二具标本C3至C7双侧椎弓根中,一共置入120枚椎弓根螺钉。皮质穿透情况:0级为78.33%,1级为10.0%,2级为8.33%,3级仅为3.33%。结论:颈椎侧块切迹可作为恒定的解剖参照标志,多重冠状面CT重建图像(CMRI)可以确定切迹参考法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置钉点。采用该方法的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技术简单、实用、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