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人体碘代谢平衡实验,探究我国健康育龄女性碘平均需要量(EAR),并探讨实验方法的相关问题。2.了解人体碘摄入的来源及构成、探讨不同碘摄入水平下,人体碘排出途径及构成。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进行实验对象招募,通过尿碘及甲状腺功能筛查纳入25名实验对象,对其开展为期4w的自身前后对照的双盲碘代谢平衡实验。实验采用双份饭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3w)提供给实验对象无碘盐膳食,第二阶段(第4w)为加碘盐膳食,每周选取3天时间(2个工作日和1个周末)收集志愿者的膳食样品、饮用水样、24h粪便样品、24h尿样及呼吸气体样品,其碘含量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计算24h碘摄入量、24h碘排出量及碘平衡值,共计12天,样本量达300例次;分析实验前后两阶段碘摄入及排出情况的变化,建立24h碘摄入量和碘平衡值二者间的线性回归模型,“零碘平衡”时对应的24h碘摄入量即为我国健康育龄女性的碘EAR推荐值,从而根据变异系数CV推算出RNI值。结果:1.实验第一阶段志愿者24h碘摄入量平均值为195.51μg/d,其中膳食碘量173.45μg/d、水碘21.39μg/d、呼吸碘0.70μg/d;第二阶段志愿者24h碘摄入量均值为563.24μg/d,其中膳食碘量543.46μg/d、水碘19.06μg/d、呼吸碘0.70μg/d;第二阶段24h碘摄入量明显高于第一阶段(P<0.05);2.第一阶段中膳食碘、水碘、呼吸碘对碘的贡献率依次约为88.72%、10.94%和0.36%,第二阶段采用加碘盐膳食,膳食碘贡献率增加到96.50%左右,饮用水和呼吸道两者总贡献率约为3.50%,其中碘盐对膳食碘贡献率约为68.08%。3.第一阶段共有42例次未达到营养学会推荐的碘RNI标准120μg/d,占总体的18.67%;第二阶段全数志愿者碘摄入量均达营养学会推荐的碘RNI标准120μg/d。4.志愿者每日尿量平均为1.34±0.50L,与每日饮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P=0.000),实验前后两阶段并未见统计学的差异(P>0.05);第一阶段UIC与UIE中位数分别为75.90μg/L和97.20μg/d,第二阶段UIC与UIE中位数分别为187.13μg/L和216.37μg/d,第二阶段UIC与UIE均为明显高于第一阶段(P<0.05);24h UIE与24h碘摄入量(TI)做Spearman相关分析,两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P<0.05)。5.第一阶段有166例次(73.78%)志愿者尿碘浓度水平(UIC)<100μg/L,即碘缺乏,第二阶段仅有6例次(8.00%);前后两阶段志愿者尿碘浓度水平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粪便碘排出量(F)与24h总碘摄入量(TI)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5);第一阶段,志愿者粪便碘(F)平均排出量中位数为12.78μg/d,第二阶段,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粪便碘排出增加至32.08μg/d(P<0.05)。7.24h碘排出量(TE)与24h碘摄入量(T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P<0.05);两变量回归分析得出,碘排出增量与摄入增量比值为0.34,“必要碘排出量”为52.86μg/d即碘摄入为0时的碘排出水平;第二阶段24h TE高于第一阶段(250.90μg/d vs 117.36μg/d,P<0.05);8.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碘排出量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基本恒定,尿碘约占87%~88%左右,粪碘约占12%~13%,而呼气碘排出量在0.5%以下。9.本次实验总样本量为300例次,其中289例次(96.33%)处于“正碘平衡”状况,只有10例次(3.33%)出现了“负碘平衡”,且全部出现在实验第一阶段。10.24h碘摄入量为80.21μg/d时,碘代谢达到“零碘平衡”状态。结论:1.建议我国健康育龄女性碘平均需要量(EAR)为80μg/d,推荐摄入量(RNI)为115μg/d。2.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经尿液和粪便的碘排出量均相应的增加,但两种排出途径所占比例基本恒定,另外呼吸碘所占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