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主导力量,逐渐向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渗透。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与流通服务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流通服务业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互联网密切了流通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使得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催化剂和助推器。那么,互联网作为企业基础资源,其如何影响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引入互联网资源后,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路径如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互联网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是否会有变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出2009-2016年全国各地区的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以此作为两者融合度的表征。从测算结果来看,全国以及各区域的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在2009-2016年间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式特点。第二,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促进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路径。互联网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需求和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并且此种作用很有可能受到外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第三,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假设。实证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即互联网对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促融合效应通过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扩大市场需求来实现,并且当地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在互联网促进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过程中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此外,分区域的估计结果显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都显著,且东部地区的中介效应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均大于中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尽管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交易成本的降低、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技术创新的提高都促进了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但这种促进作用是直接的,不存在中介效应。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政策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第四,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融合的政策建议:通过不断提高互联网建设水平、提升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来促进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