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理论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话题。赛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理论是其最为核心的理论家和批评家。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斯皮瓦克的女性主义立场和霍米·巴巴的杂糅、模拟等成为后殖民理论的主要内容。究其后殖民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非洲的一些民族主义作家与理论家。塞泽尔、法农和阿契贝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葛兰西、福柯、德里达的理论则是后殖民理论的重要来源。这是第一部分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部分,对文化批评和文艺批评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即后殖民理论的应用前景应在文艺批评,同时,后殖民理论的意义在于重读,而不是建构或颠覆。对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出现了两个问题——泛用和误用的分析,引出了论文的观点,后殖民理论应回归到文艺批评,同时并分析了这一论点何以可能的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是从文本的角度出发,运用后殖民理论来进行实践操作,论证后殖民理论的意义在于重读。这种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文学史上的重读——在后殖民理论的背景下,对五四运动的重新认识和对鲁迅的再评价;对寻根文学的内在起因的后殖民理论追索;借鉴后殖民理论的相关范畴和运用策略,对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多角度理解,从而为实现文化多元化共存提供理论基点;对于后殖民理论的另一重要运用就是分析国内七十年代女性代表作家的作品中表现的殖民性,以实现对这些作品的重读。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