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ourist Materials-A Perspective from Cognitive Frame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繁荣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大量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英语是国际旅游交往中最重要的语言媒介,旅游资料的英译就成为重中之重。然而,纵观整个旅游行业的翻译现状,不能否认优秀的汉译英旅游翻译作品的存在,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会使外国游客在欣赏中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时大打折扣。   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之后,总结归纳各家之见,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心理学的框架理论对旅游资料的汉译英进行探讨研究。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人员或是从功能翻译理论以及文本类型的角度分析;或者从跨文化、英汉对比领域研究;或者在自身实践、问卷调查的基础进行分析归纳旅游翻译的策略方法。这样的研究虽然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大有裨益,但这些研究忽视了认知因素在旅游资料英译中所承担的作用。   旅游资料的翻译尤其注重信息内容的传递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源语文本作者的意图、目标语文本读者的期望以及译者对两者解读的预测,译者头脑中有着一个信息过滤器,即心理认知框架控制文本信息的理解-选择、凸显-再呈现。   根据认知框架,人类大脑记忆中储存着适于表达客观现实的知识框架,语言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认知框架,通过信息的解读来激活认知框架,经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找到迎合目标语读者心理的文本。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试图阐明框架理论对汉英旅游文本翻译在篇章层次上所具有的解释力,进而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及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旅游资料的定义、基本功能及汉英两种语言旅游资料的文本特征。第三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为理论综述,为全文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框架理论的起源、发展、框架的特征及其文化异同。第五部分通过汉英双语5A级景点导游词从篇章层面分析框架理论对其的解释力。第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发现,同时分析了论文的局限性,以及未来运用框架理论对旅游文本及其他文本类型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
其他文献
作品点评关宁国的书法挥洒自如,落落大方。楷书从晋唐入手,直追魏碑墓志;行草书以二王为主,兼习张旭、怀素及日本《三笔三迹》,并探临宋元明清大家名帖;篆书将金石文字融于笔
非裔美籍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一直以描绘黑人创伤经历为主题,以反映黑人心理伤痛为主旨,以寻求黑人摆脱创伤之路为主线。从事写作逾40年,莫里森在第11部小说《上帝帮助孩子》
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没有中国和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就没
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教授方法转移到学习者特征研究。学习者因素引起极大的关注,因为二语习得者在许多层面上有差异。只有深入了解语言学习者才能制定出有效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实现了产品与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销售。研究证明,精心设计的针对某一国家的网站不仅能提高网站有效性,也能吸引更多的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短短一生中,她仅仅创作了六部完整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
在西方文学从传统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过度时期,英国作家毛姆通过他不同时期的三本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刀锋》,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且为其提供了一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在话语中起语用作用的词或短语。它们处于主句结构之外,不改变话语的命题意义,但是会影响话语的人际适用性。它们常用于口语交际中,对话语起连
2006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和省十届人大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而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