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挫折应对,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佛洛伊德(Freud)对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佛洛伊德认为,个体通过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歪曲现实以避免和减轻消极情绪状态,尤其是焦虑。‘¨挫折应对能力的高低对人生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抗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等能力的反应。人人都有自己所惯用的挫折应对方式,如理智分析、总结教训、目标升华、期望调整、指向转移、自我慰藉、自我宣泄、求助他人亦或避之不及、听之任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焦虑暴躁、抑郁沮丧、消极对待等。纵观历史,许多人能够取得显著成就,究其原因是其在面对挫折时能够采用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积极的挫折应对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从失败中汲取能量,在不断地超越自我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目标与价值:反之,那些习惯于采用消极挫折应对方式者,常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自信缺乏,伴随着抑郁、焦虑、烦躁、易爆易怒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与提高。处于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们常面临各种挫折: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困难、情感问题、就业困难等。如何应对这些挫折,采取何种方式应对这些挫折?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长远则对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关于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查阅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分别论述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文献比较多,而专门针对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以及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且这些研究数据分析方法单一。本论文立足于实际,对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研究,如大学生人群中倾向于不同挫折应对方式的人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是否有区别?年级之间,挫折应对方式是否有差异,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是否有相关?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是否有区别等。因此,本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提高其挫折应对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问卷与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研究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在湖北荆州的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的湖南中医药大学,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年级的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后回收问卷396份(剔除部分信息不全及反应倾向过于明显的样本),有效问卷为379份,有效回收率为84.23%。数据回收后,先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挫折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是否单亲家庭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以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诸因子为自变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及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结论如下:(1)大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转移三个积极挫折应对方式上的采用频率比抱怨、幻想、逃避、压抑这四个消极应对方式要高,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兼顾使用多种应对方式。(2)大学生在抱怨、转移、问题解决以及退缩上表现出年级差异,且转移、问题解决的使用频率为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抱怨与退缩的使用频率为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其他因子年级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在求助、压抑、忍耐、幻想这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得分均低于男生。(4)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各因子在专业类别、是否单亲、是否少数民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农村大学生在压抑应对方式上的得分高于挫折大学生,差异显著。(6)独生子女在抱怨、逃避、幻想、压抑这四种应对方式上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7)大学生基本处于心理健康水平,在自卑、偏执、社交退缩、冲动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依赖、精神病态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8)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强迫和社交退缩这两个因子在年级上呈现出显著差异,高年级的学生得分低于低年级学生的得分。(9)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冲动与社交攻击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女生在依赖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显著。(10)文史类大学生在躯体化与强迫上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差异显著。(11)在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上,农村大学生的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城镇大学生,差异显著。(12)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比较中,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自卑与社交退缩上的得分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显著。(13)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民族差异上,汉族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显著。(14)抱怨、幻想、退缩、压抑、忍耐、逃避与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转移、问题解决、求助与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15)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退缩、压抑、幻想对躯体化有显著预测作用;幻想、压抑、逃避对焦虑、抑郁以及自卑有显著预测作用;压抑与退缩因子对偏执有显著预测作用;压抑与幻想对强迫有显著预测作用:逃避、压抑、求助、抱怨对社交退缩有显著预测作用;逃避与幻想对社交攻击有显著预测作用;幻想与退缩对性心理有显著预测作用;逃避、求助和幻想对依赖有显著预测作用;退缩、压抑、转移、幻想对精神病态有较好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