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正极用多孔碳纤维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驱动了更多便携式的电子设备的发展,这些设备对于电池高能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及比能量(2567Wh/kg),且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公认为时下一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体系。然而,硫以及最终产物的绝缘性,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以及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体积变化(80%)等成为锂硫电池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多孔碳纤维由于其丰富的孔结构以及能形成导电性良好的网络状结构,可作为硫单质的载体用作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本文以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PAN(聚丙烯腈)作为PCFs(多孔碳纤维)的前驱体,PS(聚苯乙烯)添加剂作为致孔剂,通过静电溶吹技术成功制备出PAN/PS复合纳米纤维,在经后续预氧化、碳化处理过程中PS分解造孔得到多级孔结构的多孔碳纳米纤维,并作为硫的载体制备得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中。通过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FTIR(红外技术)、BET(比表面积测试仪)、TGA(热重分析)等分析纺丝液不同PAN:PS比例对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再利用循环充放电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分析孔结构以及电导率对不同PAN:PS比例下的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PS为添加剂,与PAN混合于DMF溶剂中,分别制备出不同的纺丝液,由于微相分离的原因,溶液中PS和PAN独立存在的,通过静电溶吹技术得到PAN/PS纳米纤维,经高温处理过程中PS成分分解,进而得到多孔碳纤维;随着PAN/PS的比例从5:0增加到5:5,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加,即从0.605 μm增加到1.716 μm。当继续增加PAN/PS的比例至3:5时,纤维的直径又逐渐减小,即从1.716μm减小到1.045 μm。碳化后的多孔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当PAN/PS的比例为5:1时,多孔碳纤维的比表面积最大为56.686 m2/g。另外,多孔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电导率均在1.56×105S/m以上。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以多孔碳纤维/硫复合材料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当PAN/PS的比例为5:1时所制得的正极片具有最高初始比容量为1135.8 mAh g-1(纯PAN碳纤维/硫正极材料的初始比容量仅为483.5 mAh g-1),循环300圈后,正极材料的每圈的循环损失率仅有0.03%,因此该材料将在锂硫电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根据对三板溪水电站2号拌和系统优化调整的费用比较,说明施工前施工组织措施编写的重要性,以及优化调整施工组织措施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推进课堂进程,往往会来不及等待,就直接从思维进程跳到练习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理解不透彻。这时教师应给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
审美教育的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数学思维的提升有赖于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从教学实践入手,加强数学审美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The penetration
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饷现代教育之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
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教学前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案,教学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反馈与评价学生情况等,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I
[摘 要]将实验教学法引入数学教学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从触摸感知、讨论探究、总结反思三个步骤入手,层层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触摸感知;思维碰撞;多元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94-01  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把新的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喜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突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启动学生学习经验、介入学生学习体验、实施教师引导,都可以为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形成重要支撑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定式 突破 支撑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71  学生思维不够成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