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双敏腧穴分布规律及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分析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的双敏腧穴分布规律,并观察力敏针刺疗法、热敏灸疗法及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CPID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CPID患者双敏腧穴适宜的刺激方式。方法:本试验对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PID患者进行双敏腧穴探查,即对CPID患者进行力敏腧穴和热敏腧穴的探查,将探查到的腧穴的分布位置画图标记,将探查结果准确记录,统计分析后总结双敏腧穴的分布规律,并得出下一步临床治疗的双敏腧穴。再选取具有关元穴和三阴交穴这两个相同双敏腧穴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即A组采用力敏针刺疗法,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B组采用热敏灸疗法,艾灸至敏消量足即可;C组采用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先对患者进行力敏针刺操作,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立即予热敏灸治疗。针刺留针30min,艾灸至敏消量足即可。三组疗程相同,均为1次/日,7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治疗避开经期。以综合积分为疗效观察指标对三组同步进行观察,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等。根据所收集的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三组疗效的差异。结果:1.通过对150例CPID患者的双敏腧穴探查可知,力敏腧穴分布频次前五的经脉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力敏腧穴频次排名前十的是关元、三阴交、次髎、子宫、风市、水道、腰阳关、阴陵泉、中极和子宫下1.5寸;力敏腧穴频次分布最多的部位是腹部,其次是下肢部、腰骶部、头面部和上肢部;热敏腧穴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关元穴;共探查到4个双敏腧穴,分别为关元、三阴交、次髎和阴陵泉穴,其中关元穴的出现频次和重合率均最高;CPID患者双敏腧穴分布于T11、L5-S4、S2-4神经节段;CPID患者可同时出现2-4个相同双敏腧穴,出现2个相同双敏腧穴的频次最多,其中关元穴、三阴交穴同时出现的频次最多。2.(1)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流产次数及综合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均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2)分别对三组综合积分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均P<0.01;对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积分差值评分比较P<0.05,且A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1,A组与B组比较P>0.05。说明三组均能有效改善CPID的症状和局部体征,但A组与B组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C组改善程度明显更佳。(3)综合疗效的比较: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76.9%和92.3%。对三组进行比较P<0.05,且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5。表明力敏针刺与热敏灸治疗CPID疗效相当,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明显优于两者。结论:1.CPID患者的双敏腧穴主要分布于与疾病相关的经脉、神经节段和局部病变部位,证实双敏腧穴与疾病存在相关性。2.三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治疗CPID,在综合疗效上,疗效最突出的是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是CPID患者双敏腧穴的适宜刺激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背景:陈日新教授针对过敏性疾病,提出的“无虚不作敏”的学术思想,采用热敏灸治疗过敏性疾病达到扶正息敏的临床疗效。大量循证研究显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R)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有独特的疗效优势。但是内在机理尚没有阐明,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从经典免疫致敏角度,探索热敏灸调节过敏性鼻炎Th1/Th2免疫失衡机制。目的:以Th1/Th2经典免疫机制相关细胞因子为切入点,运
背景:在理论研究中,既往关于少阴里证的研究多从病种着手,病下分证,过于局限,以致里证的证型多有遗漏,难以指导临床辨证。且证型罗列散乱无章,不成系统,亦使学者不能构建框架,难以窥其全貌,更难形成少阴里证证治立体化、层次性的认识和检索路径。目的:从临床辨证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少阴里证做一个系统的框架分类,融合六经、三焦、脏腑、卫气营血于一体的辨证纲领,通过对辨证要素(主症、病因、病位、病机)进行清晰标注
中医医生在临床应用方剂时主要依据方剂的功效进行甄选,现行的功效表述尚不够规范与系统,难以与辨证结论进行有效、精确的对接,探讨一种对方剂更为规范有效的功效标定方法,是深化发展中医辨证论治学体系的必经道路。目的:本研究试探讨基于辨证要素对经典方的功效进行规范标定的方法,并构建相应方剂数据库,以有利于方剂学习和运用的精确选择。通过对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希望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对方剂功效进行规范化、系统
目的: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的方剂,归纳总结历代眩晕治疗的组方用药配伍特点,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眩晕治疗的用药配伍规律及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眩晕治疗方剂为研究对象的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的药物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
研究目的:探讨导师刘中勇教授运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Jianpi Huazhuo Tiaozhi Granules,JHTG)治疗脾虚痰浊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理论依据以及观察JHTG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而总结导师运用本方的临床经验。通过阅读脾、心、浊的相关文献以及导师的论文论著,提炼理论依据;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本方的临床疗效,并由此入手领会导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从而深化
目的: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案,观察导师黄春华运用八珍汤加减联合灵芝浸膏片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患者前后的各项量表评分变化;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开拓出能有效治疗失眠症的新治法和新思路,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循证医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方法:收集所有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黄春华副主任医师门诊的气血两虚型失眠患者共83例,根据所规定的纳排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热敏灸对老年AML(非M3)化疗后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热敏灸对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热敏灸在老年AML化疗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6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去甲基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加上热敏灸治疗,热敏灸选穴为大椎穴、膈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热敏灸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治疗
背景:近几年,辅助助孕技术的日益成熟,给不孕不育患者带来巨大好处,明显提高了其临床妊娠率,尤其是对35岁以下的女性。但仍有部分患者多次胚胎移植不利,严重有害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其夫妇双方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临床实践中,对其治疗主要是通过宫腔镜操作改善宫腔环境、服用免疫制剂调节母体免疫、小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缓解母体高凝状态、实验室技术改善胚胎质量等。但其相关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比如出现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前不同研究中应用的治疗剂量和取穴差异大而导致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并更新关于激光针灸治疗KOA临床疗效的证据。方法:在国内外10个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了从建库到2020年08月的文献搜索。试验组只使用激光针灸治疗,不限制对照组的干预方法,假激光、安慰剂、常规治疗皆可,查询中英文的有关激光治疗KOA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结局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疼痛数字评分法(
目的:1.观察祛湿解毒活血汤联合生肌愈疡膏治疗臁疮(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疗效。2.通过动态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28d后血清中白介素-1(Inter 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 leukin-6,IL-6)水平,探讨祛湿解毒活血汤联合生肌愈疡膏治疗臁疮(湿热瘀阻型)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臁疮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