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观察穴位埋线对于肝肾不足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以及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门诊,所有人都符合肝肾不足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60名RA患者按照其就医的先后顺序编号,将1、3、5......59分入对照组(单独服用来氟米特组),2、4、6......60分入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服用来氟米特组);每一组30例。2.治疗方法:单独服用来氟米特组(对照组)30例,按照来氟米特的说明书规定来服用来氟米特,每天两片,一直口服12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来氟米特组(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穴位埋线,两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6周为一个疗程,诊治12周。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难以忍受,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让患者酌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1-3次/天,每次一片),当患者关节疼痛减轻或缓解至患者可耐受时,则停止口服洛索洛芬钠片。除此以外,不服用和本病相关的其他任何药物。3.观测指标:(1)临床症状及体征:晨僵持续的时间,休息痛,关节功能受限程度,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数目和程度,双手平均握力,视觉模拟量表,疾病活动度评分(医生),HAQ指数,DAS28等;(2)关节影像学:主要观察双手X射线图像。(3)实验室指标:ESR,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4.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内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则运用Ridit检验,统计指标数据以?x±s表示,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共60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并由医生完成穴位埋线,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都很好地完成所有的治疗,没有人在疗程内停服药物或不采取穴位埋线治疗,没有出现剔除、脱落等病例。1.将两组患者治疗12周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是83%,治疗组有效率是91%,经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好。2.将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疗程,比较这些数值,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3.将各组治疗前的RF、ESR、CRP数据对比,统计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通过12周治疗后,比较这些数值,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在组内进行对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来氟米特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对于降低这些实验室指标,配合穴位埋线一同使用时对实验室指标的控制效果更好。结论:1.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能明显改善肝肾不足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指标。2.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来氟米特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单纯口服来氟米特组效果好。3.穴位埋线联合口服来氟米特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比单独口服来氟米特更能改善患者的关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