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储能器件向着高性能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采用的陶瓷材料由于密度大、脆性大、难于加工成型、烧结温度高、击穿场强小等缺点难以满足储能器件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导电颗粒改性聚合物制备高能量密度电介质材料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高能量密度材料之一。膨胀石墨作为一种新型的软质矿物材料,既具有天然石墨的高导电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等优异性能。又因其特殊的膨胀成型工艺和独特的微观组织结构,具备轻质、较大
【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PY0180); 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07023);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基金(G-YX7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2-08-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储能器件向着高性能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采用的陶瓷材料由于密度大、脆性大、难于加工成型、烧结温度高、击穿场强小等缺点难以满足储能器件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导电颗粒改性聚合物制备高能量密度电介质材料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高能量密度材料之一。膨胀石墨作为一种新型的软质矿物材料,既具有天然石墨的高导电性、耐高温性、耐腐蚀性、自润滑性等优异性能。又因其特殊的膨胀成型工艺和独特的微观组织结构,具备轻质、较大长径比、价格便宜、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可作为理想的导电填料。本文首先采用SEM、XRD、Raman、FTIR和XPS较系统地分析了膨胀石墨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分别采用原位聚合法、溶液共混与模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酰亚胺、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膨胀石墨含量、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状态对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长径比高达149~296,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和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都具有较小的渗流阈值fc=3.1±0.lvol%和fc=6.0±0.1vol%。当膨胀石墨含量接近渗流阈值时,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和膨胀石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分别为1.8×104和113,介电常数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膨胀石墨片层在膨胀石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中表现出一定的取向性,易于形成更多的“微型电容器”。为了比较膨胀石墨的复合介电效应,又采用溶液共混与模压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复合材料。与膨胀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对比,发现由于聚苯胺的长径比仅为1左右,其渗流阈值高达fc=19.7vol%,当聚苯胺含量接近渗流阈值时介电常数为44,介电损耗为0.16。实验中发现,膨胀石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渗流阈值,当接近阈值时,介电常数可显著提高,但介电损耗也会明显增大。为了防止膨胀石墨片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的形成,有效控制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研究中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膨胀石墨(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然后与聚偏氟乙烯复合制备膨胀石墨@聚苯胺/聚偏氟乙烯复合材料。通过调节聚苯胺包覆层的绝缘性发现,膨胀石墨片层表面的聚苯胺绝缘层可有效地阻碍膨胀石墨片层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有效地防止纳米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的形成。研究还发现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在提高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聚合物较低介电损耗的特性。当膨胀石墨@聚苯胺复合颗粒含量为3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17,介电损耗仅为0.06。另一方面,由于聚苯胺的分解温度较低,限制了其在一些加工和成型温度较高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因而选用耐高温、介电性能优异和易于制备的二氧化钛改性膨胀石墨,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二氧化钛/膨胀石墨复合颗粒。膨胀石墨表面含氧基团较少,二氧化钛与其结合较弱,主要以微米级二氧化钛球形颗粒和不规则片层孤立地存在于复合颗粒中。研究中首先在表面含有较多含氧基团的氧化石墨表面可控生长二氧化钛,再通过水合肼还原处理制备二氧化钛/石墨复合颗粒,然后与聚偏氟乙烯复合。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同样可以起到防止纳米复合材料中导电网络形成和保持复合材料较低介电损耗的作用。当二氧化钛/石墨复合颗粒含量为4wt%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17,介电损耗仅为0.09。
其他文献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复杂的岩性组合、长的喷发时间及富铁质溢流玄武岩等特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火成岩省。方解霞黄煌岩为富碳酸盐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在大火成岩省中产量稀少,这类深部地幔来源的岩石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阶段地幔熔融及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瓦吉里塔格地区一套含金刚石的解霞黄煌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原始岩浆成分、地幔源区岩性及与碳酸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本次研
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多条近南北向裂谷,是高原内部现今最为显著的活动构造,代表了高原演化的最新阶段。亚东-古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发育规模最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文以其南段-亚东裂谷作为研究对象,对裂谷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动力学背景。几何学研究显示亚东裂谷的边界断裂倾角为50°-70°,属高角度正断裂,详细野外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显示,亚东裂
以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为基础,综合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参照北京市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丰缺程度进行评价表明,全氮含量水平为较缺乏和缺乏,磷含量水平以中等、较丰富和丰富为主,全钾含量水平几乎全部为丰富和很丰富;有机质含量水平中等;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级水平为主。
中生代羌塘盆地记录了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的沉积地层。早—中侏罗世是羌塘盆地的一段重要的演化时期,不仅在于中下侏罗统的地层记录了羌塘盆地的性质和演化,而且这一阶段还是中特提斯洋的快速扩张阶段,该段演化历史被记录在北羌塘坳陷的沉积地层中。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实施的羌塘盆地第一口科学钻井——羌科1井,获得了从上三叠统到中上侏罗统连续的地层记录,为研究羌塘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盆地沉积演化、油气地质等问题提供
云南思茅盆地是典型的红层广布的沉积盆地,地层富水性差,却有较多泉水(包括温泉、咸泉、盐泉)出露,其中部分泉水具有较大流量(>10 L/s),个别矿化度较高(10 g/L)的泉水沉积钙华。本文对盆地内13个泉水19个水样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探讨泉水的补给来源以及热量和盐分来源,通过研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和钙华沉积条件揭示地下水循环中的溶滤和沉淀作用,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不同类
多金属结壳是一种在海底成层生长的水成成因矿产资源,其生长过程记录了构造尺度的古海洋学环境演化史,同时古海洋环境的变迁也控制着其生长条件。本文以区域性适用的Co经验公式结合Os同位素地层学法为基础,参考构造特征、磷酸盐化期次和超微化石年代学等证据,得到了中、西太平洋结壳样品的区域年代框架。综合板块回路模型、板块运移几何法、视极漂移法和热点追踪法的结果,恢复了结壳所在海山的古经纬度,应用板块热沉降曲线
寒武系是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包含四个统(纽芬兰统,第二统,苗岭统和芙蓉统),对应着地球上重大的地质和生物事件。目前寒武纪缺乏高精度、高准确度的地质年代框架阻碍了对这些事件的理解。通过旋回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地层中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可以为地层序列建立一个连续的高精度时间标尺,还可以根据地层中确定的天文轨道参数周期反演地–月系统演化。本研究对寒武系江山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碓边B剖面和古丈阶
对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的预测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全球范围,自然灾害都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结合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信号以及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来为人们提供预警,以期减少自然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众多研究表明,除地震外其他大部分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可预测性,地震预报的研究大约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具挑战性同时也具有重要
金川岩浆铜镍(铂)硫化物矿床是世界上第三大铜镍(铂)硫化物矿床。金川矿床有着极其高的矿化率(47.8%的岩体体积由矿体组成)和小体积(面积仅为1.34km2),所以其矿床成因一直得到地质学家的关注。目前为止,金川矿床成因模型主要有二种,分别是(1)岩浆通道堆积模型;(2)深部熔离—贯入模型。但是金川铜镍(铂)硫化物矿床的浸染状矿石,网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矿体之间,矿体和围岩的界线都十分截然,局部具有明
东天山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与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北部为准噶尔板块,南部为塔里木板块。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石油、煤、铀、铁、铜、镍、金等成矿远景区和矿业基地。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该区地表由戈壁沙漠等覆盖造成了与找矿相关的信息弱化。以成秋明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数学地质方法中的非线性理论引入到矿产资源勘查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直接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区地质、遥感、地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