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多动停煎剂对拟多动症大鼠模型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病理切片影响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多动停药物安全性能,为多动停煎剂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选择50只雄性大鼠在相同的条件下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5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高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使用东莨菪碱造模,给50只大鼠进行敞箱实验,观察大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40只大鼠活动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7天,予以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剂量0.9%氯化钠,其余三组灌服不同浓度的多动停煎剂,每日灌服2次,共30天。在灌药前第1天,灌药第15天、30天通过眼眶采血法采血,共3次,取得血样。每次采血结束后,进行标记,并使用离心机分离出血清。用ALT、AST试剂盒测定血清中ALT及AST含量。末次灌药后8小时,采集血样后快速处死动物,取部分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组织变化情况。
结果:①造模结束后,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多(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造模成功。②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造模后第1、15和30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相同时间下各组间(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④各组的肝脏组织:空白组与模型组对肝脏细胞损害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肝脏细胞损害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多动停煎剂实验观察剂量对拟多动症模型大鼠血清AST、ALT的含量无影响;对肝脏组织微观形态学无明显影响。提示多动停煎剂在临床使用中对肝细胞功能和肝组织的形态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方法:实验选择50只雄性大鼠在相同的条件下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5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高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使用东莨菪碱造模,给50只大鼠进行敞箱实验,观察大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40只大鼠活动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7天,予以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剂量0.9%氯化钠,其余三组灌服不同浓度的多动停煎剂,每日灌服2次,共30天。在灌药前第1天,灌药第15天、30天通过眼眶采血法采血,共3次,取得血样。每次采血结束后,进行标记,并使用离心机分离出血清。用ALT、AST试剂盒测定血清中ALT及AST含量。末次灌药后8小时,采集血样后快速处死动物,取部分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组织变化情况。
结果:①造模结束后,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多(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造模成功。②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造模后第1、15和30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相同时间下各组间(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④各组的肝脏组织:空白组与模型组对肝脏细胞损害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肝脏细胞损害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多动停煎剂实验观察剂量对拟多动症模型大鼠血清AST、ALT的含量无影响;对肝脏组织微观形态学无明显影响。提示多动停煎剂在临床使用中对肝细胞功能和肝组织的形态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