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也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公民教育活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公民的普遍参与和支持。奥运会对于中国社会是一次重要考验,对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和公民意识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笔者亲身参与奥运实习,成为“奥运赛时实习生”中的一员,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参与观察和多次深度访谈。本文对这种特殊的“公民参与”形式--奥运会赛时实习的复杂实践进行了考察。经研究发现,志愿精神是奥运赛时实习生坚守奥运实习的力量源泉;对参与奥运的自豪感以及对“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想成为谁”的自我身份感和意义感的追寻,是一种社会认同,而这种认同源自他们对于志愿服务价值理念的认同。
首先,本文客观展示了“他者”眼中的北京奥运会,即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舆论氛围和实习生周围人群对他们的评价。这为本文研究分析奥运赛时实习生的复杂实践提供了反思背景。
其次,本研究通过对奥运赛时实习生生存状态的描述,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外界评价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们所经历的复杂社会认同过程;通过对“怠工”“罢工”“集体尴尬”等意义事件的解释性理解和建构,对“理想状态”和“心中的奥运情节”以及“心中隐约闪烁着的光亮”的阐述,透视了志愿精神对赛时实习生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奥运赛时实习生的复杂实践进行解读,笔者从培养志愿精神和公民意识的角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如何在后奥运时代更好的保存和发扬奥运精神遗产?本研究将志愿精神作为公民素养的重心,建议加强公民教育中的志愿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笔者呼吁社会给与志愿服务的每一位参与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善待每一位志愿者,同时建议社会、学校或非政府组织搭建更多的志愿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多参与志愿服务和公共生活的机会,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共理性,弘扬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