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新课程分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达成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重点研究经济生活课案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本文首先解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以及高一经济生活课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梳理了经济生活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及其要求,并深入剖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机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个外在灌输的过程,而是必须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等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转化为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
然后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和特征,并着重论述了案例教学对经济生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优势: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动机的激发;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兴趣的培养;利于学生正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利于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访谈,对经济生活案例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本文研究归纳出当前高一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相关原因,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教学观念等相关,并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提倡、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案例的精心选择和编写,三个方面为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提出建议和今后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