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位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占男性新发肿瘤的25%,据估计,仅2009年,美国就有19000例前列腺癌的新诊断病例,27000例死于前列腺癌。迄今为止,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随着社会老龄化,饮食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各国、各种族间有显著差异,如美国黑人的发病率为中国汉族人的60倍,即使同一民族居住不同地区的人群其发病率亦可相差几倍,因此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营养和食物构成等对前列腺癌的发病皆有重大影响。尽管亚洲国家的绝对发病率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其中一些国家包括中国的相对增长率是最高的。因此,积极研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以及及早预防肿瘤的发生是当务之急。
人类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和多基因过程,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致癌物及/或其代谢产物攻击机体细胞引起DNA损伤。细胞的DNA修复系统修复DNA损伤,以保证机体基因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DNA损伤修复是一个涉及许多酶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一旦相关修复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整个基因组DNA修复能力低下,从而引起包括癌变在内的不良后果。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可改变修复酶的结构并影响其肿瘤易感性。DNA修复基因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基因、DNA双链断裂修复(double strandbreaks repair,DSBR)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基因、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和直接逆转损伤的修复基因等。
NER和BER途径是人类最主要及最重要的2个DNA修复途径。DNA损伤修复基因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 group2,ERCC2)/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pigmentosum D,XPD)和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uman homolog of the8-oxoguanine glycosylase1,hOGG1)是分别参与NER和BER的主要基因。因此ERCC2/XPD和hOGG1基因与肿瘤发生以及该基因多态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
目的:
为研究前列腺癌易感性、危险度与DNA损伤修复基因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我国东南地区汉族人群中进行了ERCC2/XPD和hOGG1基因的两个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方法:
以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和100例非肿瘤及非前列腺疾病的男性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每一调查对象经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检测XPD基因Arg156Arg和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基因型,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评估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型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前列腺癌病例组分成高、中、低危三组,分别比较ERCC2/XPDArg156Arg和hOGG1 Ser326Cys基因型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危险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前列腺癌高危组与ERCC2/XPD Arg156Arg和hOGG1 Ser326Cys基因型突变型纯合子AA和GG都有统计学意义(OR=3.80;95%CI=1.19-12.18,P=0.017;OR=2.93;95%CI=1-8.74,P=0.033),与XPD156杂合性等位基因A/C亦有显著相关性(OR=2.48;95%CI=1.02-6.35,P=0.033),携带至少一个XPD156-A等位基因(AA和AC)的个体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显著提高(OR=2.76;95%CI=1.18-6.84,P=0.011)。XPD156-A和hOGG1326-G等位基因是高危组前列腺癌的高风险因素(P=0.012,P=0.044)。
结论:
XPD156和hOGG1326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前列腺癌特别是高危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