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宋、元、明时期吕洞宾的叙事与图像为对象进行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探讨考察各种媒介反映的吕洞宾的形象、其形象的变化、叙事与图像的交流等,探讨文本本身的问题,进而从沟通的角度来考察宋、元、明时期吕洞宾的形象,通过这些过程说明当时人的欲望。
本文的基本结构,就是每一章讨论一个时期的吕洞宾形象,通过考察每个朝代吕洞宾的所有形象——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了解并比较道教在不同时代的范式和特色。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具体的探讨,加上绪论与结语。
绪论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考察20世纪以来的吕洞宾研究以及中国大陆的叙事与图像之关系研究的情况,并说明了本论文研究的范围和章节设计。简略地探讨了吕洞宾作为真实人物的形象,综述了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的资料情况。
第一章考察宋代的吕洞宾形象。首先,考察宋代吕洞宾信仰和传说的流行,由此论及吕洞宾变成神仙的原因。然后深入分析宋代笔记和《夷坚志》,以及宋代绘画中的吕洞宾形象。
第二章考察元代的吕洞宾文本。首先,考察元代引发吕洞宾形象发生很大变化的社会、宗教背景。然后,探讨在这些社会、宗教的变化下,元代文字文本,即已有的历史笔记类和新出现的体裁——戏曲中吕洞宾的形象,同时与前代不同的文本体裁比较,说明它如何引导形象的变化。随后考察元代的吕洞宾图像,例如绘画、陶瓷和永乐宫壁画等,与文字文本比较分析,阐明图像用自己固有的方式,强调了吕洞宾的某些特色。
第三章考察明代的吕洞宾文本。首先考察明代的社会、宗教背景。然后,从明代新兴的文学体裁——小说分析吕洞宾的形象,以及明代的吕洞宾图像。随着明代出版文化的勃兴、商业的发展,大量版画、插图和陶瓷、装饰性器物出现,这些媒介如何影响和创造吕洞宾的形象,也是这章考察的内容之一。
第四章面向三个时期的吕洞宾文本,统观文字记录与视觉文本,来探讨吕洞宾形象的内在演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其施加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其接受机制。首先考察作者、赞助者和受众三者间不同的生产意图和接纳方式,进而探讨被“生产”出的吕洞宾形象经由何种方式传播,最终展现了怎样多元的形象内涵。
结论阐明吕洞宾形象作为一个开放的文本的意义,来总结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