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时期吕洞宾叙事与图像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宋、元、明时期吕洞宾的叙事与图像为对象进行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探讨考察各种媒介反映的吕洞宾的形象、其形象的变化、叙事与图像的交流等,探讨文本本身的问题,进而从沟通的角度来考察宋、元、明时期吕洞宾的形象,通过这些过程说明当时人的欲望。   本文的基本结构,就是每一章讨论一个时期的吕洞宾形象,通过考察每个朝代吕洞宾的所有形象——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了解并比较道教在不同时代的范式和特色。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具体的探讨,加上绪论与结语。   绪论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考察20世纪以来的吕洞宾研究以及中国大陆的叙事与图像之关系研究的情况,并说明了本论文研究的范围和章节设计。简略地探讨了吕洞宾作为真实人物的形象,综述了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的资料情况。   第一章考察宋代的吕洞宾形象。首先,考察宋代吕洞宾信仰和传说的流行,由此论及吕洞宾变成神仙的原因。然后深入分析宋代笔记和《夷坚志》,以及宋代绘画中的吕洞宾形象。   第二章考察元代的吕洞宾文本。首先,考察元代引发吕洞宾形象发生很大变化的社会、宗教背景。然后,探讨在这些社会、宗教的变化下,元代文字文本,即已有的历史笔记类和新出现的体裁——戏曲中吕洞宾的形象,同时与前代不同的文本体裁比较,说明它如何引导形象的变化。随后考察元代的吕洞宾图像,例如绘画、陶瓷和永乐宫壁画等,与文字文本比较分析,阐明图像用自己固有的方式,强调了吕洞宾的某些特色。   第三章考察明代的吕洞宾文本。首先考察明代的社会、宗教背景。然后,从明代新兴的文学体裁——小说分析吕洞宾的形象,以及明代的吕洞宾图像。随着明代出版文化的勃兴、商业的发展,大量版画、插图和陶瓷、装饰性器物出现,这些媒介如何影响和创造吕洞宾的形象,也是这章考察的内容之一。   第四章面向三个时期的吕洞宾文本,统观文字记录与视觉文本,来探讨吕洞宾形象的内在演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其施加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其接受机制。首先考察作者、赞助者和受众三者间不同的生产意图和接纳方式,进而探讨被“生产”出的吕洞宾形象经由何种方式传播,最终展现了怎样多元的形象内涵。   结论阐明吕洞宾形象作为一个开放的文本的意义,来总结本研究。
其他文献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重要意义。刘勰将前五篇列为“文之枢纽”,说明这五篇是文学创作
分析了西北电网和周边电网联网的意义和联网方式,介绍了世界各国电压等级的发展经验是简化电压等级,举例说明了世界上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互联的例子,认为西北电网采用750 kV电
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现状分析模拟解算,提出了优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四种优化改造方案,经过综合论证后,采用了最佳方案,并总结了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回顾了西北超高压电网3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认为西北电网高一级电压采用750 kV是科学合理的,具有经济性和远期适用性,也是十分迫切的,与全国联网和其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丰富的文学遗产对中国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影响巨大而深远。当前对茅盾小说的研究呈现两个极端,一是以“茅盾传统”概
回顾了西北电网发展高一级电压等级的论证工作,长期、系统、全面的论证工作证明了西北电网发展750 kV电压等级是合理、必要和经济的,也是西北电力发展和“西电东送”的迫切需
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沈从文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他以独特的风格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说文体。沈从文小说文体研究特征虽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与认可,但是,至今仍缺少较系统和
国外750 kV电网经过36年的发展其电工制造行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先后开发了700~800 k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750 kV输变电设备的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
俗语是汉语语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汉语俗语包含着丰富的汉文化内涵,因此俗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设特色的专门课
该文探讨"更+X"短语及其入句能力.在"更+X"短语的组合能力方面,首先,作者详细观察了"更+形"和"更+动(短评)"的组合情况;然后,作者简地分析了"更"+"连+......"、"更"+"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