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嘧啶诱导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蚕豆嘧啶(divicine)是蚕豆中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溶血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机制为消耗红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导致红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进而诱发溶血。目前对于divicine引起的氧化损伤研究多集中在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是衬于血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与血液直接接触,易受血液中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G6PD缺乏患者在进食蚕豆后,蚕豆嘧啶进入血液循环,除了引起红细胞氧化损伤外,是否同时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压力,这方面的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探讨divicine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G6PD缺乏症患者是否同样易于发生血管内皮氧化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酸解法及酶解法制备divicine的效率。(2)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8.5、28.1、47.1、85.1μM)divicine作用不同时间(6、12、24、48h)对HUVECs活性的影响。(3)不同浓度divicine作用HUVECs 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4)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divicine作用24h对HUVECs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5)HUVECs经divicine作用24h后,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标记细胞内活性氧(ROS),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内RO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6)HUVECs经divicine作用24h后,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凋亡率;Calcein-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可变铁池(LIP)的变化。(7)不同浓度去铁胺(DFO)(25、50、100μM)对divicince引起的HUVECs损伤的抑制作用,检测指标包括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细胞内ROS、GSH、MDA、LIP,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酸解法HPLC未见divicine产物峰;酶解法反应底物vicine(x)在25-800μM浓度范围内与生成的产物divicine(y)浓度呈线性关系:y=0.3805x+9.0356(R2=0.9987)。(2)18.5、28.1、47.1、85.1μM divicine与HUVECs孵育6~48h,细胞活性降低,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28.1μM、47.1μM divicine作用12、24及48h,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85.1μM divicine作用6~48h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3)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呈多边形或短梭形,单层铺路石状镶嵌排列;18.5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28.1~47.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胞浆颗粒增多,细胞间隙增大,边界不甚清楚,但胞核仍较清楚;85.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变形明显,有部分细胞出现皱缩、部分细胞脱落。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胞质均匀,可见内质网,含较多椭圆形或长梭形线粒体;线粒体内外膜光滑平坦,线粒体嵴长而密,彼此呈平行排列,且与线粒体长轴垂直;细胞核内外两层核膜和核孔均清晰可见;85.1μM divicine作用24h后,细胞质电子密度变低,细胞器空泡化;线粒体变圆,内外膜模糊,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双层核膜模糊不清。(4)18.5~85.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GSH浓度分别为8.32±1.42、7.41±2.51、5.16±1.13、2.85±1.38μM/(g protein);与对照组(11.64±3.71μM/(g protein))比较,18.5~85.1μM divicine作用24h显著降低细胞内GSH含量(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5)浓度为18.5~85.1μM divicine与HUVECs孵育24h,细胞内ROS平均荧光强度分别1.07±0.02、1.08±0.01、1.15±0.01、1.37±0.11;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为1.00±0.02;47.1μM~85.1μM divicine作用24h可使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18.5~85.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MDA浓度分别为0.32±0.07、0.34±0.02、0.39±0.06、0.53±0.08μM/g protein;与对照组(0.21±0.10μM/g protein)比较,28.1~85.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6)18.5~85.1μM divicine与HUVECs孵育24h,细胞凋亡率分别1.03±0.55%、1.20±0.20%、2.33±0.12%、3.40±0.24%;对照组凋亡率为0.63±0.21%;47.1μM~85.1μM divicine作用24h显著提高HUVECs凋亡率(P<0.05);0~85.1μM divicine作用24h,细胞LIP水平分别为1.00±0.32、0.92±0.29、1.57±0.32、3.36±1.12、5.03±1.11。47.1、85.1μM divicine组细胞LI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5μM~100μM DFO作用24h,可抑制85.1μM divicine引起的内皮细胞活性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100μM DFO作用24h,可显著抑制divicine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降低细胞内ROS、MDA和LIP含量(P<0.05),但对GSH水平无显著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DFO干预后85.1μM divicine组贴壁细胞数显著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DFO干预后细胞核膜双层较清晰,但胞内仍有较多空泡。结论:Divicine可引起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铁螯合剂DFO可显著抑制divicine引起的细胞损伤,提示divicine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与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TET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4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以C
目的建立可靠的1型糖尿病(T1D)小鼠模型;对模型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的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s)及其亚型粒细胞型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G-MDSCs)和单核细胞型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MDSCs)、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血清中S100A8/S100A9的浓度进行动态监测。方法利用多次小剂量注射STZ诱导T1D小鼠模型;监测小鼠体质量、血糖;末次STZ注射后的第2、3、4、5、6周对小鼠取样;检测
病理性心肌肥厚早期是心肌组织适应心脏负荷增加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但长此以往,可导致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等风险,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认为R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不足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临床上,钙通道阻滞剂是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经典药物之一。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N-n-butylhaloperidol iodide,F2)是我课题组合
背景和目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其主要是以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形式导致死亡。目前,IHD相关的猝死在国内外仍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at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FVA)是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
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理论和方法的磁共振频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等磁共振技术,提出一种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找出一个无创、客观的
目的: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TCM)以短暂的可逆的心室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贫血作为常见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相关,然而贫血对TCM院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方法:我们通过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th edition,Clinica
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性研究明确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现象学研究,深入了解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真实体验,及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应对方式,以促进临床医护人员对中、青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开展和建立相应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进行积极康复,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汕头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为对象,深入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和筛选出相关的风险因素;基于R语言CART决策树的原理,构建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快速筛查衰弱高危患者的方法,能对衰弱高危患者早期进行筛查评估,以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从而减少不良结局带来的各种危害。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和饮食资料,比较倒班工作者与白班工作者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分析倒班工作对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影响;利用16s r D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倒班工作者和白班工作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倒班工作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索肠道菌群与倒班工作者心血管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倒班工作者33例和15例白班工作者。采用体动记录仪
背景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的头号致死原因,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达1/3,但在临床中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经常被忽视。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筛查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知信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教学培训及建立卒中后抑郁护理评估路径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检出率及治疗率。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便利抽取298名广东省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性抽取12名相关科室的临床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