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对工业电解液中镍电沉积层晶粒细化的作用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上通过镍电沉积的方式获得不同规格、性能的镍板,用于后续不锈钢合金化和生产镍箔、高纯镍带,作为电池、相机、仪器仪表等精密仪器的原材料。目前这些原料主要通过对镍电沉积得到的镍板进行熔炼、塑性加工获得。当前生产的电沉积板纯度高达99.96%,部分晶粒尺寸可达到纳米级别,但仍然存在电解镍夹渣、电镀镍残渣率高、分镍、电溶不均匀等问题。因此在镍电沉积过程中对微观组织、性能的调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对镍电沉积的形核及生长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优化工业生产电沉积镍的工艺,来得到细化程度更高的镍沉积层。传统工艺是在工业电解液中沉积出符合标准的镍板,进行熔炼加工,通过加入稀土细化剂改善其力学性能。本课题通过将稀土作为添加剂直接加入工业电解液中,研究稀土元素对镍沉积层的细化作用,从而缩短工艺流程,调控镍板微观组织结构和均匀性,有望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本课题选用硫化镍可溶阳极/硫酸盐工业电解液体系,通过荷质比、离子半径和极化程度等原子理论和已有文献从17种稀土中遴选出Ce、La、Pr、Nd四种元素。利用SEM、AFM等分析手段进行沉积层表面晶粒细化研究,确定最佳稀土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利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计时电流曲线分析稀土对镍沉积过程的作用机理,通过SEM、AFM和EBSD对沉积层表面和截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稀土对镍沉积层的细化效果。由于稀土在电结晶细化过程中有作为催化剂参与晶粒形核/掺于沉积层影响晶粒生长两种作用,通过EDS和XPS对稀土是否掺入沉积层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稀土Ce的化合物较适合作为工业电解液体系中的稀土添加剂,通过SEM和AFM均发现添加稀土后镍沉积层晶粒平均尺寸比添加前减小100多纳米,说明添加适量稀土使沉积层细化程度提高、组织均匀。由于该硫酸盐工业电解液体系以硫酸根离子为主,因此选择硫酸铈作为添加剂对稀土的细化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研究镍离子在电解液中的形核机理,从极化曲线得到添加硫酸铈后镍沉积层的腐蚀电流变小,腐蚀电位正向移动,添加量为0.6 g/L时表现出最佳耐腐蚀性能,超过这一浓度则耐蚀性下降。循环伏安曲线分析可知稀土的添加能够使沉积电位正移,增大电沉积动力,生成更多细小晶粒使沉积层细密度增加。计时电流曲线分析可知当稀土添加量为0.6 g/L时形核弛豫时间最短,形核速率最快;当t<tm时,任意阶跃电位曲线接近瞬时形核理论曲线,在t>tm时便偏离理论曲线并趋于稳定,这与实验所用工业电解液的复杂性有关。硫酸铈添加量从0 g/L逐渐增大到0.6 g/L时,使用SEM对沉积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可知,晶粒随之变细小且晶界增多,超过这一浓度则针状晶粒变宽。AFM检测表面平均粒径可从0.48μm减小至0.45μm,沉积层表面光滑,组织均匀性较好,细化程度较高,证实硫酸铈添加剂的最佳浓度为0.6 g/L。通过EBSD分析可知无任何稀土化合物掺入电解液时,截面晶粒的平均尺寸为0.9887μm,取向大多为<001>,存在强烈的板织构{100}<111>、{110}<100>以及丝织构<110>//Y0,这说明镍沉积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存在择优取向;而当硫酸铈添加量为0.6 g/L,晶粒平均尺寸缩小至0.66319μm,小角度晶界更多,镍沉积层截面取向仍然以<001>为主,但随之出现较多<111>、<101>、<212>、<112>取向,存在板织构{211}<100>及<110>、{100}<410>、{110}<100>。同时,极图的对称性没有未添加稀土的截面明显,极密度点分布杂乱,说明添加稀土会改变晶粒的生长模式。通过硬度测试可知稀土添加前后沉积层硬度增加20.39,沉积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变好。为进一步确定稀土在镍电结晶过程中的作用,通过EDS和XPS得到Ce强度极弱的短峰,利用峰面积比发现镍离子沉积后出现两种电子轨道和化学态,镍自身沉积量随稀土添加量的增加有不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添加稀土后镍离子的沉积效率提高。由于稀土溶解度和测试手段的限制,难以在沉积层中发现明显的共沉积现象。今后应对电解液中稀土对镍离子沉积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航天、飞机制造、内燃机及其它高温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温条件下零部件的耐磨、隔热和抗热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莫来石因具有低热导率、耐高温性、抗蠕变性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被用作高温零部件的表面防护涂层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其热喷涂的工艺性差,被限制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首先采用化学镀法对莫来石粉末进行Ni-P镀层包覆,然后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设备制备了四组不同配比的镍铬-莫来石陶瓷复合涂层,对
钛及钛合金因硬度低,摩擦磨损性能差,限制了其在耐磨工况下的使用。表面处理技术可有效地改善钛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其中真空热氧化工艺可通过氧化与真空扩散手段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扩散层,从而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能。但真空热氧化仅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硬度与耐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提升幅度不大。而使用PVD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TiN薄膜涂层,可提高材料硬度、增强耐蚀与耐磨性能、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但Ti
不论是在传统的炼钢、电镀行业,还是以新技术发展为代表的航天材料,能源电池等领域,金属镍因其优良的性质而应用广泛。目前高纯镍板的工业生产方式主要以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精炼为主。对于镍的电结晶过程研究,在多种电解液体系中已经有很多的成果,但是对于工业生产背景下的镍电解,由于电解液体系的复杂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波动性,该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难度。课题组前期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工业电解液体系中镍电结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典型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等许多传统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使得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工程、机械等国防和民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研究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忽略了90°子铺层和纤维脱粘,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工况。因此,研究多向层合板的断裂韧性理论对解决复合材料层合板断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以T3
本文先对7050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FSW)焊接试验,对比不同旋转速度下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针对搅拌摩擦焊焊后接头组织不均匀,疲劳性能较差的问题,选择性能最优接头进行喷丸强化处理,从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残余应力、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试验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喷丸强化对FSW接头的组织和疲劳性能影响。(1)随着旋转转速的增加,焊核区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热机影响区晶粒变形尺寸增大,热影响区晶粒尺寸变化较
本论文以TA2纯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在硅酸盐、磷酸盐、铝酸盐三种盐系下进行微弧氧化,研究各盐系中不同电解液组分对微弧氧化试验的可行性、膜层的成膜性、膜层厚度、微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此外,本文对各盐系中膜层的物相组成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别研究不同盐系中电解液组分与膜层厚度(μm)、点滴完全变白时间(min)及腐蚀电流密度(A/cm2)这三大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各指标的最佳
高强钢金属三明治板作为一种新型轻量化结构材料在船舶重工、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高强钢三明治板焊接制造方法一直是制约高强钢三明治板生产应用的关键因素,使用焊剂片约束电弧焊(Flux Bands Constricting Arc Welding,以下正文简称FBCA焊)方法对高强钢三明治板T形接头进行焊接制备,可以获得成形良好的T形接头,有效解决激光焊芯板熔深不足的问题。但目前
本文主要采用了连续挤压镦粗工艺和直接镦粗工艺制造了直径为28mm的电镀用磷铜阳极。首先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磷铜阳极在不同成型工艺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然后利用哈氏槽实验研究了磷铜阳极中磷含量、电镀操作条件及两种不同工艺成型下的磷铜阳极对电镀过程与镀层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三体系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这两种不同工艺下磷铜阳极的电化学行为。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微观组织及晶粒尺寸分析发现,上引杆的
ABI5(ABA insensitive 5)亚家族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对不同胁迫的响应。在无ABA情况下,因转录活性抑制区域的存在,过表达全长ABI5亚家族成员的转基因植株常常性状不够明显,也常有ABI5亚家族各成员作为下游基因的负调节因子或超表达植株的表型变化不一致的报道。ABI5亚家族转录因子在氨基酸序列上高度保守,根据其保守性及先前的研究显示ABI5亚家族9个成员的保守区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异常复杂,在区域尺度上详细分析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地形等的响应关系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是新疆参与中、蒙、俄三国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城市,但阿勒泰地区生态又极为敏感和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对阿勒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