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循经取穴规律;设计并实施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的方式,收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文献,并按要求建立现代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系统对文献处方中的辨证循经选穴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循经选穴规律。2.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第一部分数据挖掘结果为基础确定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试验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82例,采用中央随机,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经穴和针刺非经非穴的干预措施以进行疗效观察。两组共接受针刺治疗18次,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并于治疗结束后第3周随访。以动态血压监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作为主要指标,并结合多项次要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数据挖掘结果(1)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处方重用厥阴经和阳明经腧穴,以足厥阴肝经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2)针刺处方中腧穴使用频次总数为314次。腧穴以特定穴为主,最常使用的特定穴是五输穴和原穴。使用频次最多的前五位均为特定穴,分别是太冲(47次)、曲池(35次)、足三里(27次)、风池(27次)、太溪(22次)。(3)腧穴配伍常以太冲、曲池、足三里、风池等之间的配伍为主,最常用的5组腧穴配伍分别是:曲池->太冲、足三里->太冲、太冲->太溪、太冲->风池、足三里->曲池。2.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结果(1)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入组6周时治疗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身先后比较,24h平均收缩压入组0周与入组6周和9周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平均舒张压入组0周与入组6周时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日间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在日间平均血压方面,入组6周时治疗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日间平均收缩压入组0周与入组6周和9周时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平均舒张压入组0周与入组6周时相比也具有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夜间平均血压方面,仅在平均舒张压上,治疗组入组0周与入组6周和9周时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任意观察节点间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脉压和脉压指数:两组间脉压与脉压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治疗组入组0周与入组9周时相比,脉压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循经取穴规律性,选穴分布多集中在手足厥阴经和手足阳明经上。2.基于数据挖掘结果,针刺选取阳明经和厥阴经经穴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对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效应,且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