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她是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更为重要的是,她还是加拿大文化的代言人以及加拿大文学的奠基人。1996年《别名格蕾丝》一经出版就荣获了加拿大吉勒奖,并入围布克文学奖和柑橘奖。小说取材于1843年7月加拿大英属殖民地时期的一桩真实案例,讲述了16岁爱尔兰裔加拿大女仆格蕾丝因谋杀罪入狱,案件扑簌迷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她是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更为重要的是,她还是加拿大文化的代言人以及加拿大文学的奠基人。1996年《别名格蕾丝》一经出版就荣获了加拿大吉勒奖,并入围布克文学奖和柑橘奖。小说取材于1843年7月加拿大英属殖民地时期的一桩真实案例,讲述了16岁爱尔兰裔加拿大女仆格蕾丝因谋杀罪入狱,案件扑簌迷离,充满悬念。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别名格蕾丝》一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主义、叙事学、历史批评、后现代主义等角度,但鲜有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进行深入挖掘。后殖民女性主义是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种文学批评,它主要关注边缘女性群体在殖民、阶级、种族和性别等连锁压迫下的生存状态和个人经历。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展开了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研究。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由于长期受到法、英的殖民统治以及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民族身份一直面临危机。加拿大民族身份问题,是加拿大人生存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阿特伍德作品中经常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常常与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别名格蕾丝》作为一部以加拿大为故事背景的历史小说承载着阿特伍德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想象构建,她的民族主义情结和民族主义思想贯穿全文。作家通过把历史资料、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编织在女主格蕾丝的叙述中,既描绘了十九世纪加拿大的社会情态和民俗风情,也巧妙地建构了加拿大民族身份。小说中格蕾丝的经历看似是对个人历史和身份的追问,实则象征着阿特伍德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因此,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历史书写、性别政治和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对《别名格蕾丝》中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进行解读。第一章首先探析了历史书写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本章旨在探讨格蕾丝作为一名边缘化的爱尔兰裔加拿大女性,如何在重写女性悲惨历史以及多重压迫的同时揭露了加拿大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以此论证了女主追寻谋杀案的过程,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追问,也是对加拿大民族历史和身份的探寻。第二章论述了性别政治对民族身份的建构。借用后殖民女性主义国族叙事中的性别隐喻,格蕾丝成为映射加拿大民族身份的一个深层隐喻,并形成一种女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相互交织的叙事形式。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从格蕾丝身份追寻的三个阶段以及男性主体性解构中得以体现。第三章从文化认同来建构加拿大民族身份。阿特伍德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加拿大文学元素和文化意象,如荒野景观、城市景观、招魂术以及百纳被文化,呈现出加拿大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身份象征。这些文化既是加拿大民族身份构建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加拿大文化传统和加拿大民族身份的肯定和认同。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凸显了阿特伍德对加拿大民族问题所寄寓的深切关注和社会反思,揭示了她为建构独特的加拿大民族身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这篇论文对于探讨全球化时代下如何建构加拿大乃至世界各国群体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其他文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列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思辨性表达”是该学习任务群的两大学习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思维与表达的逻辑性、批判性和辩证性。2020年秋,高中统编必修教材已在全国多范围投入使用,而教材的单元依据任务群编排。基于以上背景和课标要求,文章试图在调查高中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
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一种模式,旨在通过对话语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语言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说话人的生态思想和社会目的。王维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要是对自然风光以及农家生活场景进行描绘,寓情于景,蕴含着丰富生态智慧。以往对其诗歌的研究较少从语言本身出发进行系统的生态意识的剖析。在如今呼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诗歌翻译对外国人深刻理解中国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在整个资管行业中,基金公司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且发展迅速。截止目前(2020年9月30日),基金数量达到6895只,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8.08万亿元,所以基金公司如何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控制其投资风险,不发生重大的投资亏损对于其持续稳健经营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文献中市场风险度量的方法,发现在险价值Va R方法是大多数银行和
油画就是通过画家把自己的构图方式和对色彩的理解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体现在创作的画面上,来表达自己寄托在画作上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在通过研究柯罗的众多作品中,明显的感受到柯罗的创作由浪漫的古典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格,在画面中体现出从传统的色彩搭配到呈现出朦胧和诗意的色彩。本论文是以柯罗的整体风格和基调为基点展开的,重点以柯罗在巴比松画派的风格色彩运用为主线,对自己的作品绘画进行细致的摸索,对《
语文美育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是美的教育,审美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既蕴含在教材选文中,也呈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审美要素,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依据和中介,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语文课堂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出现,结合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
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汉服爱好者寻找“同好”的难度,于是社交媒体所搭建的虚拟社区,便成为了汉服爱好者聚集和交流的主要阵地。一方面,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便捷的渠道为汉服文化的内容创作与快速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在互联网上相互交流,汉服爱好者形成了群体共识,增强了群体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汉服爱好者群体是指热爱汉服文化,了解汉服的相关知识,对汉服文化、传统文化持认同态度,热衷于汉服的穿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我国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主力军,在此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通过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对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来帮助农民摆脱固有的“贫困”标签。近年来农村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工作的意见,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宽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随后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新时代教育发展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新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因此本研究以针对初中生信息意识培养为着眼点,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粮食价格关乎国计民生,粮食价格波动可以说是社会动态的“晴雨表”。清代官方政府长期关注地方粮食问题,重视对雨雪分寸、收成分数以及粮食价格变化的奏报。清水江流域是中国原生糯禾的重要种植区,当地苗侗人民以传统糯禾为食。清王朝开辟“苗疆”之后,进行屯军建设,大量汉族移民进入“苗疆”,促进了清水江流域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市场贸易发展,苗侗人民也因此改种籼稻,并用籼米缴纳赋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其作品主要揭露殖民统治的阴暗与残酷,他的第一部小说《缅甸岁月》便是如此。虽然该小说20世纪30年代就已面世,但直到2007年李锋将其译为中文,才有了中译本。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从文学理论来探讨该小说,包括后殖民主义、空间批评、存在主义等文学理论。纵观目前的研究,鲜少有学者运用文学文体学来探讨该小说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