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海南省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的体质、食物结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其差异,了解我省经济状况对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2.掌握海南省城乡及不同地区居民的营养不良、高血压、肥胖的患病状况及其差异;3.分析海南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订和评价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提高海南省居民体质及健康水平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中抽取6个市县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点。从中抽取1710户的所有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成员取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对其中约45%的调查户进行膳食调查,膳食调查是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记录家庭成员的食物消费数据及“称重法”记录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9中每种食物的营养素含量计算平均每人日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按照个人的标准人系数,折合成每标准人日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居民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趋势,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按照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格计算,本项目实际调查1710户,4282人,2.50人/户,男性2207人,占51.5%,女性2075人,占48.5%。其中膳食调查810户,膳食调查人数1998人,2.47人/户,男1029人,女969人。其中地级市641人,占32.1%;县级市807人,占40.4%;县级550人,占27.5%。城市912人,占45.6%;农村1086人,占54.4%。现场抽血监测血红蛋白1482人。2.海南省居民体质状况分析结果,海南省BMI正常居民占60.1%,低体重或消瘦人群占31.9%,超重与肥胖人群分别占5.9%和2.1%。均低于我国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3.海南省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为207克,海南省鱼虾类摄入量最高,占39-42%,两者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摄入水平,为132.0克;居民每标准人日摄入豆类及其制品10.4克,每标准人日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5.8克,均低于全国平均摄入水平的1/5。4.海南省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平均摄入量为2426.9kcal,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50.5克)。蛋白质为72.4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9克)。脂肪为62.2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2克)。5.海南省居民摄入能量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35.4%,蛋白质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36.4%,视黄醇当量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13.7%,硫胺素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11.7%。核黄素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5.1%。维生素C达到或超过100%RNI的比例为9.4%。铁摄入量达到或超过100%AI的比例为66.1%,钙摄入量达到或超过100%AI的比例为3.6%。6.海南省每标准人日宏量营养素供给能量构成比分别为碳水化合物占64.7%,脂肪占23.3%,蛋白质占12.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与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4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6%),7.海南省居民贫血患病率为4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农民贫血患病率(54.6%)高于渔民(39.6%),渔民贫血患病率又高于其他人群,渔民贫血患病率居高的现象值得探讨。8.海南省居民高血压平均患病率为1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城市13.0%,农村10.5%,男性11.2%,女性12.1%,汉族12.0%,黎族等少数民族10.8%。【结论】海南省处于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所提高。与199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能量、谷类供能比、蛋白质摄入量均下降,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脂肪上升。居民膳食质量有较大提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能比是适宜的,但是城乡、各地区宏量供能营养素的供能差异较大。基本营养素摄入得到满足,但某些营养素如钙、视黄醇、抗坏血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仍是膳食中的主要问题,农村差于城市,农村居民膳食质量亟待提高。营养工作必须制定长效机制和立法,建议海南省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营养监测体系,才能保证居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