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研究,了解和掌握模型制作的手术要点;明确受体在不同时期存在病理生理改变和探讨相应的处理原则;进而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评估应用前景。 方法:选用太湖猪种的梅山猪,随机抽取两头配对,分别选作供体和受体,行无体外静脉转流条件猪原位肝移植术(成功完成10例)。详细观察熟悉供/受体手术情况和受体自然生存时间,死亡后即行剖腹探查;在同一受体的不同手术过程中,即分别于无肝前期(切肝前10min),无肝期(阻断门静脉后10min),新肝期(供肝植入开放门静脉后10min)和关腹前的四个不同时间,经颈总动脉抽取动脉血(4-5ml)作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测定,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4-5ml)凝血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测定,记录此刻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MAP,CVP,HR),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明确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不同时期主要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行相应处理原则的探讨。 结果:顺利完成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10例(手术成功率83.3%)受体平均手术时间216±22min,其中无肝期42±13min,术后自然生存时间为59.7±5.2h,死亡后行剖腹探查发现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异常情况有三例:胆瘘,门静脉扭转伴狭窄及肝动脉栓塞伴腹腔淡红色渗出各一例,余无特殊异常。受体肝移植手术的过程各重要生理指标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模型与研究中文摘要可见如下变化:血流动力学中MAp在无肝期(13.1士1.82 kPa)和新肝期(14.3士2.01冲a)均比无肝前期(17.3士1.61 lpa)降低(p<0.05),CVP在无肝期(0 .42士0.n kPa)低于无肝前期(P<). 05 kPa),在新肝期(0 .39士0.20 kPa)低于无肝前期(0.62士0.06却a),一1差异明显(P<0.01);血气中PH值在无肝期(7 .11士0.32)和新肝期(7 .2(i士0.03)均显著低于无肝前期(7.40士0.08),且差异明显(p<0.01);BE在无肝期(0.78士2.63 mmol几)和新肝期(0.76士2.88mmol几)均低于无肝前期(1.15士2.14mmoljL)(p<0.05)。HCO3一在无肝期(1 8.40士3.48 nunol/L)低于无肝前期 (21.53士3.21们n幻nol几)(P<0.05),新肝期(11.37士3.96 mmol几)则显著低于无肝前期(P<0.01)。在电解质及生化变化中:在无肝期高于无肝前期的有:K+,Bun,cr,c扩+(n<0 .05),在新肝期高于无肝前期的有K+,elu,Bun,er,eaZ+(P<0.05)。在凝血功能的变化方面:AP,rT于无肝期和新肝期均显著高于无肝前期(P<0.01),Fg于无肝期和新肝期低于无肝前期(P<0.05)。经针对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采用有效手段后,除关腹前妙TT和Fg仍异常(P<0.05)外,其它都恢复至基础水平。 结论:①良好的手术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内环境改变,是成功建立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关键因素;②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模型在手术操作要点、术「“病理生理改变特征与处理措施等多方面,与临床肝移植术的方法及要求基本一致,有很强的模拟性,对训练和培养临床肝脏移植专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模型是一种实用而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在肝移植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模型与研究中文摘要相关基础研究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适合于广泛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