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日龄健康麻鸭166只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00只,对照组66只。试验组经右腿部肌肉注射新型鸭肝炎病毒鸭肝匀浆0.2ml/只,复制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在接种后12h、24h、48h、96h、168h、336h、504h和672h测定感染后血清生化指标,运用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ANAE)、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动态研究。 人工感染后其临床症状为:接种后12-24h,精神沉郁、缩颈弓背,出现划水样姿势,随后开始出现死亡,死后呈典型的角弓反张姿势。雏鸭死亡高峰为接种后48-72h,死亡率为41%。死亡鸭剖检可见:肝显著肿大、出血;脾肿大,表面呈红白相间的斑驳状;肾脏肿大,淤血,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其他脏器无明显眼观变化。 剖杀鸭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接种后24h,肝细胞发生肿胀,水泡变性,48h后出现脂肪变性及局灶性出血,96h后呈现严重的气球样变,直至672h仍有轻度空泡样变和小胆管增生;脾脏:接种后48h,脾小体外围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网状细胞增生;肾脏:接种后24h至96h,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胰脏:接种后48-96h,表现为局灶性脂肪变性;法氏囊:接种后48h,淋巴小结髓质部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透射电镜对肝、脑、肾、胰四种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肝脏接种12h后肝糖原溶解,胞浆内细胞器溶解至消失,细胞核固缩;发生神经症状后剖杀雏鸭表现在肝细胞广泛严重的脂肪变性及坏死,胞浆内细胞器溶解至消失;脾脏内淋巴细胞肿胀,坏死(核固缩、核溶解),胞核和胞浆内细胞器溶解甚至消失;大脑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核固缩或核溶解;胰脏主要表现在胰腺细胞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内质网极度扩张,胞浆内脂质样物质聚集。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雏鸭感染新型DHV后,GOT和GPT活性升高,并在接种后96h达到最高值;TP和ALB含量降低,并于接种后96h降至最低值;UA含量在接种后168h下降;ChE、CRE在感染后无明显变化。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试验组血液中ANAE十淋巴细胞比例(%)从接种后48h开始持续阳氏,直到接种后504h恢复正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异嗜性白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嗜酸性和嗜碱性白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无明显变化。 由此作者认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在组织病理学变化上和I型鸭病毒幽干炎存在不同之处,新型DHV引起的肝脏、脾脏、法氏囊及脑等组织的病变较I型DHV明显。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可能是使雏鸭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