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率轨道角动量生成电磁超表面设计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与无线通信的广泛推广,对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的需求不断扩大,有限的通信频谱资源日渐紧缺。近年来研究指出,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数的涡旋电磁波间具有正交性,能够同时在相同频率上传输不同的信号。因此,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电磁波可以实现数据信道增强,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通信领域在信道资源方面遇到的瓶颈。电磁超表面技术自被提出以来,便成为一个实现调控电磁波的重要新方式。电磁超表面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势,可以比传统器件更轻易地集成在光学或电磁学系统中。本文利用电磁超表面技术进行高效率的轨道角动量生成,在超宽带、多模式、多频点等不同的研究方向上进行讨论与研究,设计了三种超表面单元并应用提出的超表面单元进行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的组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超宽带的高效率电磁超表面。用于轨道角动量生成功能的电磁超表面普遍难以在超宽带与高效率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而本文利用分形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款可用于圆极化轨道角动量生成功能的超表面,该超表面可以在反射系数维持在0.9以上的前提下工作于5.95-19.7GHz,相对工作带宽达到107%。本文利用该超表面单元分别构建了一维偏折器阵列、模式数分别为1与-1的双聚焦点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以及模式数为1的圆极化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并对这些阵列进行了数值仿真的验证。其中,模式数为1的圆极化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进行了实物加工与测试。2.设计了可用于极化复用的超宽带电磁超表面。本文提出的可用于极化复用的超表面单元工作频率范围为8.46-21.32GHz,相对工作带宽为86.37%,在该工作频率范围内交叉极化反射系数可以维持在0.8以上。该超表面单元的主要特点为,针对左旋圆极化电磁波与右旋圆极化电磁波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的极化调控。基于该超表面单元构建了双模式的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并进行了仿真验证。3.设计了双频段工作的高效率透射电磁超表面。该超表面单元可以在6.5GHz与12GHz两个频点上实现独立的相位补偿与调控,反射系数维持在0.85以上。基于该超表面单元,本文设计了双频点的轨道角动量生成阵列,并进行了Python数值计算与全波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学位
红外图像处理技术是当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军事、医学、工业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军事制导中红外小目标的精确定位可以帮助预测战况,以及时获得情报,因此红外目标检测技术是红外图像处理中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由于在红外图像中背景结构复杂,目标通常是几个到十几个非零像素点,导致图像信杂比较低,因此如何从复杂背景中以低误警率、高检测率提取小目标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传
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是人工合成的能够调控振动波的能带结构的复合材料。声学超材料由于其内部微观结构的特殊性,材料表现出了如负有效质量密度和负体积模量等独特的性质,从而导致结构异常的能带结构和吸声性能。近年来,超材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声学超材料能够有效的处理噪声问题,其中吸声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局域共振材料结构的振动特性,建立一维双谐振质量弹簧振子模型,通过计
Steiner对称是Jakob Steiner在1836年研究等周不等式问题时首次提出的,旨在证明给定边界长度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并给经典几何和分析研究提供新的数学方法.因为Steiner对称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这种对称方法在凸几何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利用Steiner对称方法得到经典的Brunn-Minkowski不等式和经典的等周不等式的简洁证明受到国内外
学位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课题,也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红外弱小目标检测跟踪精度越来越高,并在工业、农业、交通、医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是指对成像系统中距离目标相对位置较远,成像面积较小,通常仅为十几个甚至几个像素构成,不具备确定的形态,对比度低,同时不表现出自身幅度分布等特征,并容易受到背景及其他干扰的目标检测。近年来,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DLBCL)是一类非常普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R-CHOP(美罗华、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作为DLBCL的一线疗法,治愈率达到60-70%,然而仍有30-40%的患者难以治愈或者复发。随着CAR-T疗法的迅速发展,2017年,FDA先后批准Yescarta和Kymriah两款CAR-T药物用于治疗至少接
小分子药物探针,是药物靶标蛋白发现和新活性分子发现的强有力工具。在保留药物分子活性基团的情况下,通过修饰引入特定的报告基团等片段,这样设计得到的分子不仅具有和药物分子相似的生物活性,而且还能通过化学生物学手段提供分子层面的海量活性分子与靶标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从而进行靶标蛋白发现、确证研究或指导药物发现。设计合成一个有效的、理想的药物分子探针,关键两个前提:1.经过修饰后探针分子活性能够保持;
肽脱甲酰基酶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它存在于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中,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原核生物的肽脱甲酰基酶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靶标,其抑制剂有望成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人源肽脱甲酰基酶(Hs PDF)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抑制Hs PDF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因此,Hs PDF被视为一种新的抗肿瘤靶标。尽管已有数百种肽脱甲酰基酶抑制被报道,但由于
Sigma受体家族是不同于阿片受体的一类独特的受体。现已有研究证明其亚型sigma-1受体配体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功能,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在本课题组发现的sigma-1受体高亲和力配体12的基础上,以提高血脑屏障透过性为目的进行研究。依据经典sigma-1受体配体药效团模型的特征,结合sigma-1受体晶型结构中关键氨基酸残基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合成了新型的3-烷氧基异噁唑-5-酰胺类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