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城市群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区域主体,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我国旅游地理学主流研究之一。但目前关于大范围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界定了旅游空间结构的概念,借鉴国内外对于旅游空间结构的丰硕研究成果,梳理了大尺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借鉴竞争力理论、旅游流理论和点-轴理论,结合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环渤海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将环渤海17市视为一个整体,突破行政界限,指出了环渤海城市群在我国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的旅游资源,研究了环渤海城市群的区内和区外交通联系方式,对比了不同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的差异;之后采用竞争力理论,选取了衡量旅游发展的11个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一个影响因素赋予权重,之后计算每一个城市得分;再结合我国《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9》,研究环渤海城市群内部的入境游客流向情况,发现环渤海城市群内部联系不够紧密,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在空间结构上需要更好的优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环渤海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建设构想,即北京作为整个环渤海城市群的一级旅游发展中心,最优质的旅游目的地,带动整个环渤海城市群旅游的发展;以大连为准一级枢纽地的辽东半岛旅游大区,带动辐射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带的发展;以青岛为准一级枢纽地的山东半岛旅游大区。带动辐射山东滨海生态旅游带的发展;以天津为准一级枢纽地的津冀旅游大区,带动辐射津冀滨海文化旅游带的发展。
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环渤海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的建议和对策。要强化中心枢纽城市职能和培育二级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推动旅游集群发展,将环渤海城市群内部再细化为五个5个旅游集群,各个集群的旅游发展轴线和开发方向,并从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开拓、信息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环渤海城市群旅游合作的技术路径,建立环渤海城市群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