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娘,原名孙嘉瑞,吉林长春人,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华北沦陷区主要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沦陷区作家”里为数不多,依然健在的一位。她一生遭际坎坷:幼年丧母,少年丧父,青年丧夫,老年失子。文革期间被打成“汉奸”,“右派”,从文坛消失。文革结束后,随着文学界对于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推进,梅娘开始在文学史中“复活”。1997年梅娘作品被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编选的现代文学百家书系,开始受到文坛的关注。梅娘的文学创作跨越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两个时期。她的小说大多在建国以前完成,并在沦陷区发表和出版,建国以后以散文随笔创作为主。本文作者怀着对梅娘的崇敬心情和探讨的态度对梅娘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研究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尝试在女性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大背景下从小说人物形象、作者态度情感、小说审美特质三个方面对梅娘的文学世界进行一番探寻。第一部分从梅娘关注的人物入手,展示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内涵。作家在对女性,男性形象的刻画中,溶铸了对妇女命运的独特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男权文化的尖锐批判。第二部分对梅娘文学创作的情感世界进行剖析和理解,并解释她作品中没有直指当局而仅纯粹再现现实的原因。在沦陷区的政治环境中,作家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作家的活动创作是在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延续。梅娘在其作品中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家园情结的自然流露,让我们感受到战争阴影在人内心的投影,体验到了那个时代人的生存焦虑。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梅娘小说审美特质的定位。对其文学创作产生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在东北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梅娘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文学的传统精神。在双重文化影响下,梅娘用女性清丽秀美的笔触熔铸了雄健的风格。在她刚劲的笔致中并不乏女性的纤巧细腻与悲天悯人,而这两者的结合正是她后来作品的稳定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