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倒闭,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出现问题,最终引发了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此次危机的发生引起了各国学者和监管当局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原因的研究。研究发现由于美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银行间市场所形成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大的金融系统,系统中的金融机构互相影响导致了系统性风险。而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逐步市场化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体系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素。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具有高度脆弱性,这些都将会使我国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大大提高。而且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热点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4年1月份召开的银行工作会议指出,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已经完成。此外,银监会也正在酝酿快速推出银行破产条例。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也可能破产。基于美国危机的教训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研究银行间风险传染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监管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矩阵法以及模拟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我国银行间债务矩阵,并对债务矩阵进行模拟冲击,从而研究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过程及其结果。本文首先对银行间风险传染与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概述了基础模型,对银行间风险传染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机理分析、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模型描述以及银行破产清算与偿还支付算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下文的计算机模拟实验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模拟冲击的方式分别研究初始破产银行规模、银行间借贷比例和银行资本比例三个因素对我国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再次,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允许单个银行破产、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强对银行间借贷的监管、关注表外业务、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出了本文仍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基于本文存在的不足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破产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银行间借贷比例越高、银行资本比例越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情况越严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越高。就影响程度而言,单个银行破产基本不会造成银行间风险传染,银行间借贷比例的提高和银行资本比例的降低也不会对传染结果造成明显影响。在危机状态下,银行间风险传染发生的概率较大,银行间借贷比例的降低能够较为明显地影响银行间风险传染结果,对预防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作用较为显著。在银行间借贷比例较低时,银行资本比例的变化并不会明显改变传染结果,而当银行间借贷比例较大时,银行资本比例的降低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缓解作用明显加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将网络仿真技术与真实数据结合起来,使得银行间风险传染的研究更加清晰。另两个方面是研究角度上的创新,即在微观框架下,分别分析了银行间借贷比例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以及银行间借贷比例和银行资本比例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联合影响。并通过对传染结果的量化,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形式也更加清晰。但是,由于研究数据的缺失和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的局限性,本文进行了一些假设和模拟,虽然不会对研究结论造成本质上的影响,但是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所提出的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的政策措施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丰富。本人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