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20世纪中叶,人类疾病谱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慢性病不一定致命,但是消耗大量卫生资源,并损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逐渐成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用型或疾病特异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和有关研究文献迅速增长;伴随国际药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以及全球卫生政策,跨文化生命质量研究得以不断发展。 卫生保健的生态学,是广泛的有关卫生保健结构、医学教育和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描述疾患的流行情况及各类卫生保健资源在卫生服务提供中的作用,卫生保健的生态学表明,医疗信息的收集应该涵盖各个保健领域。在初级卫生保健寻求医学帮助的患者是普通人群中一个有选择的特殊群体。各级医疗中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应该独立评价。专科医疗就诊病人的健康状况不能外推至初级卫生保健病人。 初级卫生保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卫生保健系统的一个明显特征。它的基本原则提供了不同国家比较初级卫生保健状况的一个共同的参照点。在有些国家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已经发展成卫生服务提供的核心元素和独立的医学学科。然而,专科医学高度发展的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直到近20年才逐渐认识到,适宜的初级卫生保健对于卫生资源最佳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在发展中国家,曾在发展早期阶段引以为豪的基本医疗保健正面临社会发展的挑战,亟待加强和完善。在这些国家中,有关基层医疗患病状况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了解病人因什么样的健康问题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全科医生能解决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何种健康问题能为卫生政策研究提供很多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卫生规划、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和病人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目的 了解独立样本初级卫生保健就诊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整人口学和共患病因素后估计各种慢性病对于生命质量的独立作用;评价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影响下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通过样本信息反映在特定的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下,由患者反应和卫生服务提供所决定的就诊者患病状况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从而为卫生政策研究、跨文化的合作努力提供信息支持。研究方法 1.样本量:根据80%的把握度、双侧0.05的显著性水平、观测到5分的差别、标准差34(参考杭州和德国常模)和无应答率20%,计算样本含量。 2.调查范围:在德国,邀请信发往研究所的通信名单以及与研究所有业务联系的诊所,20个有参与意愿的诊所入选。在浙江省,邀请信发往杭州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浙江省卫生厅基层妇幼处推荐的其它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同等方法选取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研究。 3.调查对象:各个入选调查点,从某一确定时间开始,邀请每一位14岁以上的就诊病人在就诊前参加自评量表调查,直至完成50份问卷。 4.调查工具:跨文化通用型生命质量测评工具SF一36健康调查量表和欧洲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Q一50)。 5.疾病编码:采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疾病分类进行编码,并从编码中选取 13种慢性病进行研究: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 OpD)、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中风、膝骨关节炎、其它关节病、抑郁、癌症、慢性背痛、多关节炎、其它精神疾患和偏头痛。 6.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5软件包。 独立样本分析:按照已建立的计分规则对SF一36维度进行计分。将各患病人群的sF一36维度分数和参考组作比较(无13种慢性病的就诊病人),协方差矩阵齐性的疾病组与参考组采用多元方差分析(H ofelling丁“法),协方差矩阵不齐的疾病组与参考组采用Mann荆hjtney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将患者的SF一36得分与普通人群作对比,考虑资料不一定严格吻合正态分布的要求,分析 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同时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方法以便结果比较。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共存的其它慢性病,各种疾病对SF一36生理总分(PCS)、SF一36心理总分(MCS)和EQ VAS的影响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EQ一50原始的选择项(没问题,有些/中等程度的问题,很有问题/不能做)重新分组,归为两类(报告没有问题和报告有问题)。每一疾病组报告有问题的比例与参考组比较,差异用卡方检验。调整人口学变量和共存的其它慢性病,各种疾病对EQ一50各方面的影响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跨文化比较:一般人口学资料、患病情况及年龄性别就诊病人慢性病患病率采用描述性统计。考虑样本间年龄性别构成的不同,慢性病患病率采用Mantel一日aenszel分层分析。除患病率外,还采用平均患慢性病数目及各疾病组共患率来反映初级卫生保健中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两样本(全样本及疾病别)的SF一36维度分数及生理心理总分,比较两样本(全样本及疾病别)EQ一50报告有问题的比例和EQ VAS得分。考虑生命质量评分值在各自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将低于SF一36分数年龄/性别常模第25百分位数的值设为低分,计算各疾病组维度及总分的低分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