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9抗体偶联介孔二氧化钛对B淋巴细胞白血病抑制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来源于B细胞祖细胞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是该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细胞毒素类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而产生细胞毒性。新型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虽然对B-ALL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存在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而被限制了应用。因此,进一步探索治疗B-ALL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发现更有效的分子靶点和载体等成为目前B-ALL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目的:CD19在B-ALL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广泛应用于B-ALL的免疫治疗。本研究制备CD19介孔二氧化钛(Mesoporous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MTNs)药物递送系统(CD19-PEG-MTN/DOX),通过检测其对B-ALL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摄取,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为B-ALL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设计合成了负载模式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CD19单克隆抗体偶联的介孔二氧化钛药物递送系统(CD19-PEG-MTN/DOX)。首先,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马尔文粒度仪、红外光谱和能谱对CD19-PEG-MTN/DOX纳米粒的形貌、粒径、基团和特征元素进行了表征。CD19-PEG-MTN/DOX纳米粒呈规则圆球状介孔结构,粒径为200nm。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CD19-PEG-MTN/DOX纳米粒的靶向性和效果进行评估。CD19-PEG-MTN/DOX纳米粒特异性识别并结合CD19+B-ALL细胞系KOPN 8和NALM-6细胞并诱导其凋亡,而对CD19-AML细胞系U937细胞没有明显效果。最后,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CD19-PEG-MTN/DOX纳米粒处理后,显著上调KOPN 8和NALM-6细胞中的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而显著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MCL-1,HSP 70和BAG 3的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CD19偶联负载DOX的介孔二氧化钛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特异性强、生物相容性良好、载药量大、对正常细胞毒性低等优势,为抗B-ALL药开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如何引导带动亿万规模的所需资金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这将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再配置。2021年可谓是个环保大年。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
期刊
小脑是人体的重要神经调节中枢,在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由于遗传或外界因素导致小脑损伤时,会出现“步履蹒跚、站立不稳”等共济失调症状。共济失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却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小脑的运动控制机理,建立具有仿生意义的小脑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小脑运动控制机理的认知,而且对共济失调的治疗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有的小脑模型仅以控制效果为目的,虽借鉴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生物医学行业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作为临床医学乃至工业生产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分析研究这一技术意义重大。本课题针对该领域的现状,从硬件和软件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可行的便携性生物电阻抗监测系统。该设备支持长时间的监测,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对人体神经系统状态判断的一种参考。本课题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研究背景,从各个应用领域入手,评估了该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因在医疗灭菌领域具有快速高效和绿色环保的优势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易粘附细菌的医用导管消毒不力,造成了严重的交叉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毛细管(外径1.0 mm,内径0.6 mm)代替尺寸相近的医用导管。将毛细管嵌套进石英管中作为双介质层,毛细管内通以氦气,毛细管外与石英管之间为环境空气,搭建了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的同轴双气隙形式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
癌细胞扩散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细胞外基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机械特性均会影响到肿瘤细胞的繁殖、形态以及转移情况。在细胞外基质的机械特性中,基质刚度是影响癌细胞扩散转移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传统基质刚度相关的体外肿瘤转移模型大多是以静态培养的方式,与体内动态物理微环境有较大差异。本文将不同刚度的纤维—凝胶混合支架与生物微器件结合得到仿细胞外基质刚度的肿瘤转移微器件,探究基质刚度对癌细胞
研究背景:肌腱损伤是指肌肉或肌腱组织活动过度引起肌腱部位的损伤,治疗后留下的疤痕导致肌腱组织结构变得脆弱容易二次断裂。目前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修复受损的肌腱。存在于肌腱组织部位的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具有免疫原性低、增殖速度快及腱系分化能力强等优势在肌腱组织再生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外泌体作为细胞外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活动,其分子机制尚不
随着人们对牙齿美观性的重视,口腔正畸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为了确保正畸治疗的效果以及避免正畸过程中托槽频繁脱落而增加就诊的频率,托槽的粘接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托槽粘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必要保障。现有针对托槽粘接强度的研究中,多是基于试验与有限元静力分析完成的,而托槽粘接的失效还需要考虑到正畸胶极限强度、断裂能等材料参数。因此本文通过试验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托槽粘接的相关
背景:脑卒中在疾病死因排名中是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重大疾病。虽然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 PA)和机械取栓挽救无数患者生命,但都没有解决幸存患者高致残率的问题。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是导致出血性转化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病理过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保护BBB、降低患者残疾率的新药。研究团队前期已证实丹酚
近日淄博齐翔腾达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2年12月20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年产10万t顺丁烯二酸酐项目的议案》。10万t/a顺丁烯二酸酐(以下简称"顺酐")项目于2013年11月建成投产后,公司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对顺酐装置进行扩建,截止目前公司顺酐装置的产能已达到20万t/a,为世界产能最大的顺酐装置。该装置自投产以来运行稳定,盈利状况良好。公司
期刊
本课题主要研究基于纳米线的光电器件的性能,包括最佳参数的纳米线的制备,器件的设计制备以及性能表征等。本课题旨在研究不同方法或参数制备的纳米线对器件的影响并获得可应用于实际的纳米线器件,探索基于纳米线的光电器件的性能,如有机聚合物纳米线(横向传输)对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影响,氧化锌纳米线(纵向传输)对太阳能电池以及发光二极管效率等的影响。从而实现使用纳米线材料替代三维材料实现期间内电子的快速定向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