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了加快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报告指出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保障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使人人平等享受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从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强调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乡村的发展状况与国家发展的进程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乡村治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家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不仅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乡村社会治理渐渐走入困境,出现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村民自治不善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村民自身的因素。现阶段、新形势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必须实现方式的创新,如要实现乡村治理的制度化转型、改善乡镇政府与村级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快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建立新型的民主合作体制、建立参与式政府、正确规范县乡之间的关系,还要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乡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通过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来分担一些政府的负担;要建立一个服务所有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不能忽略其重要作用;还要完善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体系,保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可以促进我国农村事业的进步,也更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