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研究——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企业集团正扮演着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必然趋势。相对于独立经营的公司而言,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将集团成员公司的资源在集团范围内进行配置,以提高企业资源在集团内部的使用效率,降低融资交易成本,改善集团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不发达,资本市场存在制度性缺陷,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不畅,我国的企业普遍面临较为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许多企业集团寻求建立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内部融通,以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压力,但为了解决集团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往往出现集团母公司过度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导致下属上市公司资金被掏空,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解决集团公司融资约束问题的初衷导致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核心--上市公司失去融资能力,陷入融资约束。本文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这一角度,研究我国控股企业集团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以找到我国企业集团对所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造成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状况的股权结构特征。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内部资本市场的角度对企业集团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对国内外有关内部资本市场以及股权结构与融资约束的相关文献回顾和总结。第三章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导致融资约束形成的理论分析,旨在探寻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机理,为分析股权结构与融资约束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对股权结构与融资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假设,为实证检验我国集团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运用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关系,通过正确选取样本、定义变量、设定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把样本分成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和非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两个子样本进行研究,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进而分成国有集团控股、民营集团控股和其他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三个样本组进行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第六章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探索不同股权结构特征下的融资约束程度差异,反映不同性质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侵占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旨在系统分析工业企业寻求R&D合作的动机.研究表明:当代技术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高成本以及为了获得市场机会促使企业积极开展合作R&D.文章还特别指出
本文主要针对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最终的分析结果做出了总结,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证券市场时常出现“澄清公告澄而不清”的现象,在中小投资群体中造成负面影响。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重组并购事件的信息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在澄清
预算,二十世纪初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开始应用于企业,从开始的控制职能,发展到成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控制系统,已处于多数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预算管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甚至出现了要求摒弃原有预算管理系统,采用一套替代性管理系统——超越预算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对于超越预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解其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日益成为自主创新的支柱和主力军,成为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承载主体,正逐步担负起落实科学发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常被企业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价值链不仅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顾客,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经营环节上的员工,被称之为内部顾客,企业若要更好地为外部顾客